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德仁义礼老子道德经第38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8/10

《道德经》第3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崇尚德行的人不自以为有德,所以有德行;以德行为下的人为了表现不失去德行,因此是没有德行的。崇尚德行的人顺道而为,不会故意表现自己有所作为,以德行为下的人不顺道而为之,自以为有所作为。最仁爱的人有所作为,并不刻意表现自己有所作为,用最高的义去有所作为,同时表现自己有义,用最高尚的礼去有所作为,没有人跟着响应,于是就指捋起袖子,露出胳膊强引别人服从。所以,失去了道而后用德行来作为,失去了德行而后用仁爱来作为,失去了仁爱而后义来作为,失去了义而后用礼来作为。礼的出现,是因为忠诚信实不足,也是祸乱的开端。有先见之明的人,懂得道的浮华,从愚昧开始。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避免浅薄;追求朴实,摒弃虚华。所以要摒弃虚华浅薄的礼而追求朴实敦厚的道和德。

感悟:从本章开始是老子《道德经》的德经部分。本章是讲古代在治理国家时有上德之君、下德之君、上仁之君、上义之君和上礼之君。“天地所由、物类所以;道为之元,德为之始”,天地万物由道所生,德是道德表现形式。“道有深微,德有厚薄”,所以,道在体现治理国家方面就会有上德之君和下德之君。《道德经》第18章讲“大道废,有仁义”,古代国家治理不遵道而行,大道废了之后只能通过下德、上仁、上义和上礼次第来治理国家,如果要靠推行礼这个表面形式来治理国家的话,那就是祸乱的开始,说明偏离大道太远了。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推行周礼来治理国家,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大道已废,最后只剩下用礼来治理国家的时候,结果就是各国混战。此章也是告诫古代帝王治理国家要用朴实敦厚的道和德才能实现国泰民安。

玄空

传承国学经典,以明明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