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有关道德经里的治人之道治心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8/4
哪家白癜风能治好 http://www.baidianfeng51.cn/

唐朝宰相陆象先说出了一句伟大之言(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其伟大不亚于孔子所提出的“中庸”思想),那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始为繁(非“烦”)耳”(语出《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始为繁耳。但当静之于源,则亦何忧不简”)。所谓的“庸人”就是愚(愚笨)人,无知愚昧的人。整本道德经思想宗旨就是教导我们从“庸人”(愚人)走向“智人”(智者,一个有着智慧的人),这就是一切事物的治本方法之所在(我国中医思想理论也是采用治本方法,参见《黄帝内经》里的有关)。陆象先接着说“但当静之于源,则亦何忧不简。”,这个“源”的源头就是指人的心灵(内心;同道德经第12章里的“腹”),显然他深刻地认识到的这一点和道德经里的有关“治心”(治,即治理,管理)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直到民国时期,由我国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才确切地提出了“革政不如革心”(即治外不如治内,或外治不如内治)的思想主张。也就是说,所有的问题的治本方法都需要回归到人的自我身上来,也就是回归到自己的内心里面来;后来的孟子则确切地提出了“尽心知性”,“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身,己心)”等思想主张(原文“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另参见道德经里的“仆”之思想)。所以,无论是治家,治企,治国,平天下都需要从治身(=治己=治心;治,更着重于实践,践行,也就是更着重于行动,行为;同儒家文化里的“修身”;注意“修”字的原义,当是行而修,非修而不行,这就如同“知行合一”的正确顺序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即“行知行”,非“知行知”,切记永远都是行在前,知在后;另参见道德经第54章“修”;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治身也就等于是从治心开始。

治心的进阶步骤:与自己和谐(爱自己),与他人和谐(爱他人),与环境和谐(爱环境)。人不断地走向完善(完全,圆通,圆融),最终达至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也就是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人文思想。

与治心相反的,也就是治标方法,通常采用的是通过治理外物,使之达到自己的主观想法(这其实也是道德经思想文化和儒家思想文化两大宗旨的治人治物的分野,按照哲学逻辑分层,前者为宏观思想,后者属于微观思想,宏观思想在微观思想的上层)。美国爱默生说过一句很实用的话“一个人自身未经革新,却试图去革新周围,社会不会从中受益”。所以人唯有先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才能够去帮助解决他人的问题。这也就是“不治而(为)治”(先己正,而后他正)的治理(管理)思想宗旨。我们根据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可以得知,假如“上梁正”,岂有“下梁歪”之理,假如“上梁歪”,岂有“下梁正”之理。所以人当先正自己的“梁”(背脊),即先治自己的心,才是管理自己,和管理他人的治本之道。那些试图想通过治标的方法替代治本的方法的,有时会在短暂的时期里看似有效果(效益),或者给人看似有正确的假象,只要是一切背于自然的,其结果迟早一定是错误的,也是需要偿还的(违背自然,就如同是借高利贷)。

人是万事万物的主体(我国古语“人是万物之灵”),具有思想,情感,意志(自由选择,即自由理性选择),这是低级动物或者其它不动的事物所不具备的,故治理(管理)就是治人。根据由近及远(例如,灯光的光芒,是由近及远的,而非由远及近,这点切记!参见道德经第47章“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要知道,事物的本质或者根本的“东西”都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毋须跑到老远的地方去找),由小到大原则(道德经第54章就是讲这个原则,依次为“身,家,乡,邦,天下”),分为治己,治家,治企以及治国。管理人就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先把自己管理好了,其它的不用管理就自然地好了,这就是“己正而他正”,“先己正而后他正”,我国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可以从由小见大原则(参见道德经第47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可以知道,一个自己连都管理不好的人,也无法把一个家和一个企业治理好,更不说是治理国家了。我国古语“一室之不治,何以治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的根本思想宗旨就是以“不治而(为)治”的治本方法,我国中医的思想理论也是如此。反之,以“以治而(为)治”的方法就是治标方法。当然根据我们人类的无知性和软弱性,我们需要本标并行(意思是完全按照治本方法或者完全按照治标方法,都有点不太现实,又难免走了极端),以治本为主,以治标为辅。当然我认为最佳的平衡互补的方法是“三分治标,七分治本”(同我国中医“三分治,七分养”的思想原理),实在不行,就次之为“四分治标,六分治本”,但切莫本末倒置或者本末悬殊太大了。要知道,违背了自然原则,就如同借高利贷一样,最终是需要偿还高昂的利息的。我认为我国当今的中医治病和西医治病就是本末倒置了,西医的优势在外科方面,西医治疗内科方面的各自疾病,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的有机体,岂有“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道理,我觉得简单得我都不用举例子了,我的结论就是西医治疗内科,只会治疗出更多的疾病来(医院把追求效益放在首位,这样难免就会对病人过度医治,古语有“是药三分毒”,如此岂不有病人越来越多,医院越开越大之理)。

道德经的治本方法可以大致总结为四个字,即“‘无为’曲成”。“无为”就是人顺性而为,积小成大,积少成多,积薄成厚,由低往高,由卑至尊等等(求知上进)。曲成就是“无为”的过程是呈曲曲折折的,也就是有坎坷坷坷的,并非是有什么直线(走捷径,抄小道)可以走的。我经常把人生的实质比作是如同刘翔跨栏的一个过程,那些人生路上的“曲”就是那些“栏”,我们面对这些“栏”不能绕过去,唯有跨过去得胜,你的生命就更上了一层楼,否则那个“栏”永远会停留在你的生命里,并以一个不同的方式下次再会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直到你战胜它,或者屈从于它。

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把治本的人生总结为:尽心,求知,上进,实践,平衡(互补;如劳逸结合,动静相宜),修正,向前(向上),完全(完善,圆通,圆融)。注意,不是循环打转(转圈),而是呈螺旋形上升(螺旋线,生命的曲线)。治己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生的三大和谐,即与自己和谐(爱自己),与他人和谐(爱他人),与环境和谐(爱环境)。也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或者是人生达至“圆通”(圆融)的终极思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9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