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课堂
《道德经》既不是讲道德,也不是讲哲学,更不是讲神学。——若愚
主讲:若愚内容:《道德经:宇宙本经》
时间:周六:9:00—11:30
地点:智慧东方国学院
提示:《道德经:第六十九,七十章》
欢迎品鉴,精进修学
欢迎品鉴!敬请光临!
启发您的认知
启发您的教育
启发您的管理
启发您的健康!
敬请参与分享!
老子:闻道,借假说真,依宇宙万相,道道之真谛。
孔子:为学,据礼说仁,依世事人情,言仁之大用。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道德经:宇宙本经》
教育就是觉悟自性,觉悟良知。以“孝”为发端,父母孩子以积善德为基础和动力修正自我和孩子让其从善而改命的过程和行为。
教育的本质是开掘人性,这本质的东西讲的不是道德,也不是靠思考和逻辑得来,更不是通过推理和计算得出来的。
孩子教育和成长的原动力在家长,家长每个正能量的念头无形中都会影响到孩子。带孩子,其实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每个孩子就是一道思考题,答案都不一样!智者的答案永远都是让孩子健康,尚德,好学!!!
——智慧东方国学院行智学堂:若愚
一、命运真的存在吗?
二、有人问:算命有用吗?我说:如果算命有用,教育就没用。
三、为什么说我们自己创造了命运?
四、改造命运的秘籍?
五、怎样的“教育”才可以改命?
六、改命的前提条件
七、改造命运三大方法?
八、如何科学解释“有为”“无为”?
九、什么是为善的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
十、为什么说“热心肠”的人都是好人?最简单的改过就是“热心肠”有何科学依据?
3年
天雨大,小草大树各有瑞泽,只在根性!
道法宽,男女老少各有度筏,唯有器量!
——若愚
人类离道很远了。本以为是发展,实质是逐步脱离了底垫的文明,就像一个站在万丈高塔顶端摇摇欲坠的人,还以为站的高看得远,因此老子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正在高速进入荒诞疯狂的时代。
——若愚《道德经:宇宙本经》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老子
为何您难知,您难行?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老子
老子说的非常清楚,为何“大家”讲的那么糊涂?
《道德经33章》绝大多数大家把这段讲成了儒家学问。同样,不翻译还能发挥想象理解,看了翻译还反而更不懂了,非常可惜。《道德经34章》自古至今几乎没有可以参考的翻译解读,为何?其一、世传王弼版本彻底误导了古今大家;二、依然把《道德经》解读为“道德”学问,非常遗憾;三、把“可名于小”“可名于大”解读为“微小”“伟大”,或者用“占有”“不占有”评价伟大渺小,很可笑。《道德经35》“天下往”“往”到哪里?“过客止”什么是“客”?“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绝不是“看不见,听不到”。
周六课堂深度解读[抱拳]敬请提前博览众家[抱拳]
君子之道——本诸其身
1.!自己!而无失!诚身自省
2.!他人!而无怨!推己及人
3.!前圣!而不谬!征诸前圣
4.!天地!而不悖!建诸天地
5.!鬼神!而无疑!质诸鬼神
6.!后圣!而不惑!卜知未来
家长课堂年3月16日
《论语》人生话沧桑,
人生《大学》说君子,
究竟《中庸》为圣人,
大论《内经》是菩提。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
天命之谓性,在止于至善,人不知而不愠,无善无恶,不亦君子乎?
率性之谓道,在亲民,有朋自远方来,有善有恶,不亦乐乎?
修道之谓教,在明明德,学而时习之,为善去恶,不亦说乎?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11.2
《论语人生》
看破文字观照仁,
君子小人皆为师。
自古圣贤传心法,
全是孩子过家家。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年4月12日)
《人生大学》正心法
视而不见能所见
听而不闻能所闻
尝之无味能所尝
能所见闻尝无心
心不在焉是合一
修身正心不动心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
·5.26(家长课堂)
《内经至要》
天气清静志意治,
调畅身躯修通道,
坚固卫营载营魄,
专精治柔通神明。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黄帝内经》
《中庸》究竟
不识无香
满篇字句是沧桑
究竟《中庸》
开坛酒香
天下文章在尔郎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政者蒲卢、为政在人
取人以身、修身以道
修道以仁、修仁事亲
事亲知人、知人知天
天道达五、行之三德
依三行五、三德为一
一以贯之、功成境至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家长课堂期
年12月15日星期六
管蔡之乱
三监武庚、武王病重、周公祈福、武王病逝、成王继位、
周召共辅、周公吐哺、镐京谣言、周公东征、奠基周朝、
君子之过:
日月之食、人皆见之、过则改之、人皆仰之;
小人之过:
过则顺之、掩过饰非、过而不改、从为之辞。
——若愚
周五经史合参话《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年3月15日星期五
鸢飞鱼跃,造端及至察乎天地,君子知能道不远人,素位而行安于本心,勿求于外执柯伐柯,言行相顾忠恕为人,其则不远智慧东方国学院家长课堂.10.27
夫“大”者体性真谛也,无外无内;“学”者觉也,无渐次,无方便。“大学”者觉悟体性也。人生《大学》人生体味,生命觉悟。
“明明德”不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也是“学而力行,自性愉悦”?
“亲民”不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止于至善”不也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
人生《大学》重在修行
修行不知止等于盲修瞎练,
修行没诚意等于掩耳盗铃,
没诚意就是自欺
有诚意就是自谦
诚于中,形于外
若杯水见底
起于心,动于念
如掌中观花
君子慎独
小人乱众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
《大学》正心法——若愚·5.26(家长课堂)视而不见能所见听而不闻能所闻尝之无味能所尝能所见闻尝无心心不在焉是合一修身正心不动心
天地万物,
男女夫妇,
父子君臣,
上下礼仪
有所交错。
君子造端乎夫妇,
夫妇之道不可不久,
故受之以《恒》,
恒者,久也,
故家不可轻言离散也,
血亲为族,承传为宗,
是谓宗族,此乃大家。
此谓之家!
齐家之道重在齐,
齐而不辟谓之和。
此谓齐家!
精气为物,(儒家)
四大和合,(佛家)
一副皮囊,(道家)
为大患。
此谓之身!
身口七业,
(身:杀盗淫)
(口:妄绮两恶)
重在行持,
好而知恶,
恶而知美,
知子之恶,
知苗之硕,
看透人,会做人,
看透事,会做事。
致知格物,
入世行持。
情器世界看究竟,
扣其两端找中间。
此谓修身!
——若愚家长课堂
.6.2
人生《大学》在修身治国家齐足五伦天下定一化家国君子齐家成教国知行合一求诸己其仪不忒正四国——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6.8家长课堂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以《黄帝内经》《论语》为讲解主线解决家庭教育、学科教育等问题
要读懂经典绝不是说文解字,“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也不是一般的文字翻译,其笔力刀功非一般功夫。
“生气通天”讲的是何为生气?如何通天?
神明如何?为何出自于心?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你愿做如此君子?
《论语:为政第二》儒家生命的层次与境界:人生六部曲
——若愚周六课堂
到底如何治病?看看古人
教育回不到原点不究竟
治病讲不到心法不究竟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形与神俱,
宴安默知,精神内守,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简而言之:吃饭:呼吸:睡眠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
语文:很简单为何孩子繁难?
英语:很轻松为何孩子费劲?
数学:很明白为何孩子迷惑?
智慧:很容易为何家长难得?
经典!阳光!梦想!专业!
经典:不仅是背诵而是意境
阳光:不仅是外相而是透发
梦想:不仅是想象而是心志
专业:不仅是学科而是思维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传统文化熏养高尚之品质!
现代学科打造卓越之才能!
孩子!家庭!家族!国家!
孩子:花叶果实品质才华!
家庭:根茎枝干厚德格局!
家族:土壤肥料阴德成就!
国家:天道环境天气阴阳!
“学而力行”
教育理念的倡导者
真正的健康长寿是如何做到的?
吃药!打针!刮痧!按摩!推拿!针灸!
天气清静志意治,
调畅身躯修通道,
坚固卫营载营魄,
专精治柔通神明。
——若愚
生病之所以丢人!绝大多数就是“人事不通”,如何“中傍人事养五脏”?“人事”是儒释道的基础功夫,儒家讲的更多、更实用一些。
周六家长课堂(以《论语》为主线涉及:和谐家庭、幼小初孩子教育,大健康,在生活中修炼等内容),已经第五年了。
我一直讲关于《论语》只要学完前四篇,也就说第一篇学而第一,第二篇为政第二,第三篇八佾第三,第四篇,里仁第四。这只要学会,融会贯通,基本上把握了儒家的核心思想。
儒家的思想,体系很完整。思想很通透,重点在下学!
无论在学习和修证方面,都是有次第和方法的。
儒、释、道三家,在学习上的融合点;在修正上的融合点;和在生活上的融合点,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说三家水平有高低,那是自我执见。是在学术和形相上论高低。
当下人们都喜欢谈玄论妙,谈经论道。几乎忘记了生活的味道!
对孩子教育也是,自己受了苦就让孩子享福;自己经历了内心的纠结,就让孩子享受生命的境界!患得患失,患失患得!
孔子说:“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我说这句话孔子说的不仅是水平,还有年龄!
儒家三宝“仁、智、勇”的代表人物,分别是:颜回,子贡,子路。对这三个人物孔子也是“罕言利与命与仁”。而今到处是谈天论命满嘴仁义道德君子!远亦!
孔老夫子在《论语》中形象地,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理论!到底那句话高度概括了教育的根本智慧和方法?
生活就在当下!
当下就是修行!
教育就是简单!
欢迎学习
享受当下
体味境界
——若愚
神明如何?为何出自于心?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你愿做如此君子?
《论语:为政第二》儒家生命的层次与境界:人生六部曲
《论语:里仁第四》儒家的究竟!
《论语人生》六年蜕变;
讲者有心,听者有意;
嬉笑怒骂,皆是文章;
知我忧心,不知何求?
莘莘学子,家国之本,
行住坐卧,内求有道;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为学为道,有为无为;
无适无莫,无可不可,
孰先孰后,是圣人。
《论语》人生
看破文字观照仁,
君子小人皆为师。
自古圣贤传心法,
全是孩子过家家。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年4月12日)
儒家心法
帝王相传
天道本体
融通四海
首在允执
重在中道
无赦无蔽
担当天下
唯有大赉
只求善人
政行四方
民心于归
——若愚周六课堂摘要
从今天开讲《大学》大人之学
夫“大”者体性真谛也,无外无内;“学”者觉也,无渐次,无方便。“大学”者觉悟体性也。人生《大学》人生体味,生命觉悟。
“明明德”不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也是“学而力行,自性愉悦”?
“亲民”不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止于至善”不也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
《大学》正心法——若愚·5.26(家长课堂)视而不见能所见听而不闻能所闻尝之无味能所尝能所见闻尝无心心不在焉是合一修身正心不动心
《中庸》究竟
不识无香
满篇字句是沧桑
究竟《中庸》
开坛酒香
天下文章在尔郎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
家长课堂
.10.21
《论语》人生话沧桑,
人生《大学》说君子,
究竟《中庸》为圣人,
大论《内经》是菩提。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
天命之谓性,在止于至善,人不知而不愠,无善无恶,不亦君子乎?
率性之谓道,在亲民,有朋自远方来,有善有恶,不亦乐乎?
修道之谓教,在明明德,学而时习之,为善去恶,不亦说乎?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11.2
中庸之道、费隐显微
鬼神为德、体物不遗
斋明盛服、以成祭祀
文王无忧、周武达孝
治国之道、郊社禘尝
通幽感神、中庸何难?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
年12月7日星期五
老子:闻道,借假说真,依宇宙万相,道道之真谛。
孔子:为学,据礼说仁,依世事人情,言仁之大用。
——智慧东方国学院若愚《道德经:宇宙本经》
智慧东方国学院周六课堂:家道传承之—文史之道第二八一期期时间:周六:8即9:00—11:30
地点:智慧东方国学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9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