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他在很多年前,预见了人类的疯狂可能导致的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17/12/1

  太空的残酷远不及人类残酷   不,人类的冷酷更无可匹敌   地球上随处可见死牢的荒凉   石头筑起高墙围困囚徒的灵魂   冷凉的石头在沉默中听到回答:   这里是人类主宰。这里是阿尼阿拉号。 《阿尼阿拉号》第首诗二战后,马丁松发表了很多哲学散文,他很早就提出环保问题,发展出“自然哲学”理念,这在其六十年代出版的诗集《从草丛中眺望》、剧本《魏国三刀》和哲学散文集《陀螺》中表现明显。

当同时代的作家还在对现代文明高度赞赏的时候,马丁松已经成为了那个对现代文明所行路线发出警告的人。他崇尚保持自然的态度,忧虑科学和理性一旦失去了道德和伦理的约束,会导致怎样的灾难。他在《陀螺》中所质疑的问题,牵涉了人类的终极追问:我们到底要什么?现代科技和工业社会是否能和人更深层的内心需求保持和谐?

马丁松创作过很多富有超现实主义气息和异国情调的风景画。在三十年代出版的作品中,他还自己画插图。

寻找宁静的蜗牛虽然,马丁松对人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破坏自然的行为是无比的失望,但实际上,我们并不能说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因为他还保持着对自然的信心,而这信心获得了来自东方文化的呼应。马丁松的“自然哲学”观念,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在他的哲学散文集《陀螺》中,他称赞中国的道家学说为人类的健康发展和重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种“良性可能”:人可以“通过自然,通过自身的自然化,达到人类普遍之爱,即宁静、平和、自由、开放。”从马丁松少年时期,欧洲大陆就处于战争的阴霾中,他一直向往东方的宁静,在其做船员时曾航行去过日本,却未到过中国。他和中国文化的接触始于何时何地,依然是未解之谜。在其《良心可能》这篇文章里,马丁松提到了《道德经》,提到了老子和庄子,这些中国经典早有瑞典语译本,所以马丁松仍有很多机会了解道家思想,也不足为奇。而今,在瑞典的马丁松博物馆里,陈列着他的手稿、书籍、帆船模型、日本和服、越南草帽、中国书法条幅——这奇怪的组合,也可见冥冥之中,他定然和东方有某种联系,与其说是道家思想给了他某种启迪,不如说是马丁松的天性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终极想象,在阅读道家经典时,受到了某种回应。年,马丁松获颁诺贝尔奖年,马丁松当选为瑞典学院院士。年,“由于他的作品能透过一滴露水反映整个世界”,与雍松一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招致瑞典文学界、舆论界的批评,因为二人本身都是颁奖机构瑞典学院的院士,有人恶意攻击他们“自我分赃”。获奖后的马丁松身体愈发衰弱,怕见外人,四年后死于自杀。诺奖因他有了院士不能得奖的规定。即使不得诺贝尔文学奖,马丁松也对攻击不会陌生。早在年,就有瑞典社会主义者、政治激进分子图勒·内曼指责马丁松沉溺于对自然和微观世界的考察,不解当下社会和时代的大问题及人的需要。即便是生态保护亟须重视的当下,当马丁松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愈发受到重视,他也未必能找到栖身之地。他就像自己最后一本诗集《草丛》中的“那只蜗牛”——“更高的世界来了,于是收缩,躺着且黑且小遁入草丛”。这世上的人到底爱喧哗,在草丛上看自然的人到底寥寥。马丁松注定无家可归。哈瑞·马丁松死后葬于斯德哥尔摩北部的索伦蒂纳,图为落雪中静默的墓碑本文刊载于年7月16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1-B02版。作者:柏琳;编辑:孔雪、小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赏给坚持原创的书评君一个可爱多?

7月16日《新京报》B01版~B12版

「点击图片直接浏览」

「主题」B01

文学的流浪儿重遇哈瑞·马丁松

「主题」B02

哈瑞·马丁松无家可归,归于自然

「主题」B03

每个人都是深渊:马丁松的童年宇宙(1)

「主题」B04

每个人都是深渊:马丁松的童年宇宙(2)

「教育」B05

反思精英教育懂得顺从和善于谋生≠优秀

「历史」B06

为“所有首都中的首都”,写一部传记

「文化」B07

在失落的神话中,寻找中国的“达·芬奇密码”

「文化」B08

寻找“女儿国”听,女神的语言

「社科」B09

她身之遇低微到尘埃里的市井生活

「新媒体」B10

我所得到的,不过是失去的生活

「书情」B11

一周好书

「人物」B12

诗人车前子何处生活,何处觅闲情?

点击图片,看往期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是个怪人啊?精英教育,还是精致的骗局?

告诉我,你讳莫如深的秘密│与阿摩司·奥兹的一天

我们竟如此无知,要通过一位逝者去了解他

点击图片

购买新京报书评周刊特别定制版《阿城文集》~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END-

赞赏

长按







































治白癫风
白殿疯不治会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