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读道德经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2/5/17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解释

善建筑根深蒂固不动摇。

善聚拢就不会脱离。

道德长存,子孙祭祀,后代绵延不绝。

修道于身,其德用淳真。

修道于家,其德行有余。

修道于乡,其德教久长。

修道于国,其德化丰饶。

修道于天下,其德施惠泽万民。

所以,修身之道可观察他人。

由自家可观察他家。

由自乡可观察他乡。

由自国可观察他国。

由自身可观照天下。

我凭什么了解天下呢?

就是以此为标准。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这一段在讲按照大道来建设,没有人能够攻击倒它,把它拔除掉。

“善建者”指的是人精神方面的建设,大道方面的建设,这个伟大的思想是不会被攻击倒、被拔除掉的。比如《道德经》,历经两千多年,很多人都在攻击,在否定,在嘲笑,可是这无碍于它伟大的思想,现在学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越来越从里边得到一种智慧的启迪。

“善抱者”就是善于把你抱住的人,你是脱离不开他的掌控的。“负阴抱阳”,这个“善抱者”就是掌握阴阳之不测,掌握阴阳相互作用的规律规则,了解大道的人。“不脱”,脱离不开大道的掌控。

“子孙以祭祀不辍”,一代一代按照“善建者”、“善抱者”这些伟大的思想来做,对他们表示一种尊重,不断地学习。

在学问道德方面有所建树的,其地位不会轻易被动摇,因为真理往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长久不衰。就像老子、孔子等人,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他们的学问永存,对人们的教化作用永存。“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谁也没有办法摆脱他们的影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按照这个伟大的思想来做事,这样所得到的道,才是真实的。“修之于家,其德乃余。”按照大道来修家,一家人遵循大道,这样才是丰盈有余的,积德之家必有余庆。“修之于乡,其德乃长。”拿大道来传达给乡亲,按照这个方式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治理国家,让国家按照大道去做,所收获的德才是最伟大的。“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所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按照善建、善抱的大道来做,修之于天下,这样大家得到的才是普遍的,如光明之普照。

老子将“修德”作为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的立足点。这一点做好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到为人处事,乃至修身齐家,就是“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以“无为”之法来养家,自然会有所结余。道德的积余,才是真正的“有余”。进一步推广,就是“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由个人的道德修养,到家庭乡里以及社会,进而影响到国家,使之欣欣向荣,整个社会就能进入普遍和谐的状态。

修身得到的是“真”,修家得到的是“余”,修乡得到的是“长”,修国得到的是“丰”,修天下得到的是“普”。所以,从修身开始,最后落到天下。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以身观身”,按照大道修身的方式来观察,有没有没有脱离大道。“以家观家”,按照家庭的修养的要求来观察家风。“以乡观乡”,乡自有乡的要求,和家是不一样的,范围扩展了,有很多家庭。“以国观国”,一个国家有这个国家的风貌,按照大道要求来做。

老子从另一个角度,说到人的智慧以及观察一件事,该从什么地方入手。生命的道理是“以身观身”,也就是从自身来观察自身,接触生活实际,以寻求生命的本源。

能够“以身观身”,就可以发现自然之道,乃至生命走向衰亡的过程。由观察自身发现生命修养的原则,然后再推及家人、邻里,乃至天下。

以生命研究生命,才能懂得生命。以家庭观察家庭,才能懂得家庭。以天下观察天下,才能懂得天下。其实这是一个整体方法论的问题。

观察世界的方法,即老子“何以知天下”的方法,是采取了一种由内到外的整体认知策略。老子何以明白天下一切“之所以然”呢?没有其他的巧妙,只有用这个方法,就是“以身观身”的方法。这也说明,“道”不是向外求的,而是在于自身。这才是“吾何以知天下然哉”的原因。

典故

通过观察自身来观察他人,观察自家来观察别家,观察本乡来认识他乡,观察本国来认识别国,观察今日的天下认识过去和未来的天下。简单点说,就是“推己及人”。

春秋时期的一个冬天,齐国下大雪,接连三天三夜都没停过。齐景公披着狐腋皮袍,坐在厅堂赏雪,觉得景致新奇,心中盼望再多下几天。晏子走过去,若有所思地望着飞舞的雪片。

景公对晏子说:“下了三天雪,一点都不冷,倒是像春暖的时候啦!”

晏子见景公把皮袍裹得紧紧的,就故意问道:“真的不冷吗?”景公点了点头。

晏子知道景公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就委婉地说道:“我听闻古之贤君:自己吃饱了要去想想还有人饿着,自己穿暖了还有人冻着,自己安逸了还有人累着。”景公惭愧得一句话也答不出来。

齐景公只考虑自己的处境,不能推想到老百姓的生活境遇,不是“推己及人”;晏子则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叫做“推己及人”。

能够“推己及人”的人,常怀慈悲之心,且有着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人民、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1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