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释义:万物形成之时,还在天地形成之前,无声无响,空虚无形,独一无二,往复运行不止,可以说是天地形成的本源,是孕育天地的母亲,我不知道称他为什么,只好认为这就是“道”,再勉强认为他是广大无边的大,大到似乎不存在,不存在感觉着遥远,如此的遥远又似乎就在眼前。因此,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在我们认知的四大中,人也是一大,人存在于地,地存在于天,天存在道中,而道的运行则是依照着自然法则。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的“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老子首先提出了“道”大,道又是什么?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是一个混然而形成的物,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这个“物”字,并不同于现代人所了解的“物质”的物字,古代“物”字的含义,不仅是现在一般口语中的“有一个东西”,也可指非物质的存在,例如精神、心理或者是力是能,也可代表物质之“物”。此处“有物混成”的物,是“道”的同义字。
通过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的学习,我们来进一步认识“道”:“道”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止,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但却始终会回归本原;“道”无声无形,先天地而存在,循环运行不息,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母”。对于“道”人们虽然用肉眼看不到它的形象状,也听不到它的声音,这并不代表它不存在,“道”就在我们身边。它不但影响我们的行动,还制约着我们的行为。“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子说“吾也不知其名,只好叫它‘道’”,这里老子以“道”为世界的本源命名,旨在为人们指明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道”是一个整体,它遍及整个宇宙,“道”也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老子接着又告诉人们:把“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何为之大,老子强曰之为大,是因为“道有着深刻的哲理,又因为它是无量无边所以叫作大。大也就是逝,逝是永远向内外四面八方延伸发展的,等于说宇宙的无限之大。因此,才有了“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人居其一。”道与天比,道大,天与地比,天大,地与人比,地大,这样老子得一个结论:“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取法于自然。”,而道法自然就是一切顺应自然的事物。所以”道“是自然而然生成的,并非由不同因素组合而成。”道“的概念是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的产物,而不是虚构的。老子这一章于人的大,引申到道的大,人所做的一切就是把人的大融合到天的大中去。
世上的一切应该是道大,可是,人心不足,人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仿佛自已就是天父地母,却不知道自已只不过是天地中一个物,一个渺小到不能再渺小物。人类用尽心智强自作大,其实也只不过是自己脑中形成的世界,不合自然之理。老子说有四大,其中道大,天大,地大那是宇宙中不可争论的事实,而人大,则是指人心之大,人心为什么大,只是在地上的所有万物中,他有一种凌架其它物种优越感。老子之所以说人大亦在其大中,他是想把人渡到效法自然上,这是一种对人类的一种爱,引导人心向天道。寻求人生的自然之道,把人的成长与生长接近于自然的成长,便是老子要追求的天道人生,人类要真正的做人亦大,便应该有自己的生存法则,一个可以共同成长的法则,这便是遵循自然,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