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老子的人生三宝,慈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4/22

在《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老子用三句极其简短的语言,向人类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其意在告诉人们如何来面对生活,统治者该如何来面对民众,他提出的人生三宝就是为解决人与人之间以及上层建筑与下层民众之间的矛盾和纷争。

本章的前几句话都是为从逻辑上推出老子的人生三宝,第一句是: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人都认为我的道太大,又好像没有形状。

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总揽宇宙中的一切,但它又不属于具体的形器世界,它无色无味,无形无状,所以世人总是不太容易接受它。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因为大而无边,所以才没有具体的形态,反之,如果有了具体的形态,它就不能涵盖一切了。

如果道有了具体的形态,那么人类一定会用名称来和万物加以区分,它就成了宇宙万物中的一员,它就不能万物提供支持,所以,道只能保持无形无状的空虚状态,才能为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提供运动规律,也就是说道没有特定的范围,它能为宇宙万物提供所有的一切。这段话意在指出他的三宝适合于人类的一切行为。

接下来是本文的主题: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段话历来有许多争议。很多释者把慈就简单理解为慈爱,把俭就简单理解为节俭,笔者觉得这样的译法不够严谨,也不符合老子的本意。

我认为慈应该理为与自然无违,因为与自然无为就不会伤害自然,作为君主不伤害民众的自由,不用严刑峻法和苛捐杂税来奴役和压榨民众,就是不与民众的自然天性相违,因为追求自由是人类共同的天性,没有人愿意被他人奴役和压迫。

俭应该理解为吝啬,君主不去用仁义道德来教导民众,不去用功名利禄来引导民众,在政治上要尽量不去发布政令法规,在行为上尽量不要去妄自行动,对民众实行不言之教和无为而治。

不敢为天下先应理解为凡事不要与他人相争,在政治上可理解为统治者不能与民众争高和争先,君主为显示权力的尊贵,就会采用仁义道德和严刑酷法来压制民众,这就是与民争高。君主把自身的利益放在民众的利益之前,他出台的所有政策都是出于利己的目的,这一点在经济上表现更为突出。

比如,汉武帝设立盐铁专卖制度,并将盐铁制造业收归国有,这一举动就是典型的与民争利,也就是与民争先。老子最终的意思是要君主把自己的位置放在民众之下,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民众之后。国家就如同大海,民众就如涓涓细流,如果大海要于细流争高或者争先,国家要与民众争权和争利,那么涓涓细流就无法流入大海,民众就不会拥护和爱戴这个国家。

老子的三宝同样适合于个人的修养,慈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不去违背他人的天性。比如,不去强迫和奴役他人,不去强迫自己的孩子去上五个补习班,不去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

俭就是不要向自己的孩子宣传一些世俗的价值观,比如,如何去获取功名利禄,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等等,同时,个人应该减少自身的欲望,没有了欲望就不会轻举妄动,就能做到顺其自然。

不为天下先。就是不要处处临驾于他人之上,不要事事都斤斤计较,要懂得谦让,要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不要因为你是家长,就可以剥夺孩子的自由,不要因为你是老板,就可以不顾员工的利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2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