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感悟,认清自己比拥有聪明和天赋更重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17/9/2

老子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单说这前两句,大意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才会了解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才会有正确的估计,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01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弥留之际,吕后问道,萧何死后汉家谁可做相,高祖答,曹参可也。及到萧何病重期间,惠帝问,万一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以代替你,萧何不假思索的回答,曹参。

而此时身在齐国为相的曹参,当听到萧何的死讯后,连忙吩咐舍人,奔赴京师,并说自己很有可能做宰相,不久之后,天子果然遣使宣曹参进京做丞相。

曹参担任宰相一职,汉高祖认为行;萧何也认为行;汉惠帝认为也行;曹参自己也认为行,因而汉朝才得以继续振兴。曹参的自知之明,是来自于自身实力的明证,而不是盲目的夜郎自大,纸上谈兵。

02

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见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他能够以一知十;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

子贡的自知是明智,子贡的从容更是胸怀博大。他虽不及颜回闻一知十,但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传之千古。

03

大千世界是一个大的舞台,上天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我们必须要在这百年一宿的人生逆旅中,认清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认清自己,做好自己是一种思维的换位,是一种力量的积蓄,是一种战略的转移。

《三国演义》里的马谡,熟读兵书,通晓战策,曾屡次给诸葛亮参谋军国大事均被采纳。然而就是马谡,因为自以为是而在街亭惨败。

守街亭的时候,他曾三次大笑,一笑丞相多心,二笑司马懿胆小,三笑王平妇人之见。可以,贻笑后世的恰恰就是马谡自己。从马谡街亭失守到挥泪被斩,我们明白了自大者不能成为自知者,更不能成为自胜者强!

04

智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于生命本源的接纳,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

有人问一位登山者:“如果一个人在半山腰,突遇暴雨,你会怎么办?”登山者答道:“我会往山上爬。”

问者疑惑的表情自然迎来登山者明理的解释,“山顶风雨可能大些,但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而山脚可能突遇的山洪更加危险,你需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环境,才会多出生存的机会。”

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自知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生命灵性的人。认清自我,找准方向,才适合自己。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前期症状
北京哪看女性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