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冲”者方能生“和”,“和”中必有“冲”也;“冲”是“和”的运动形式,“和”是“冲”的作用结果。“道冲”而有“用”,此“用”为阴阳关系,阴阳互冲发生生命乃为“和”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冲”概括了道的阴阳之间的关系,即阴阳的本质、运动以及阴阳之间的转化。“用”者,乃阴或阳的功用。“盈”或“不盈”者,用以表示阴或阳的数量变化。“而用之或不盈”说明阴阳之消长,或盈为增高,或不盈为变低;“渊兮似万物之宗”强调了阴阳的功用为世间万物的根本。
“道冲”之“道”,就是《易经》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冲”之“冲”,体现了阴阳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动。
同时,老子还指出了“道冲”乃“渊兮似万物之宗”,追寻作为“万物之宗”的阴阳,就必须从宇宙生成讲起。
本章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必须与第四十二章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联系起来看。阴与阳必然会“冲”,只有其“冲”的或盈或不盈达到合适的程度,才会产生“和”的效果,即“冲和”也,“冲和”才能产生生命。
可知:“道冲”之“冲”表现为性质,“冲气以为和”之“和”体现了程度。
“道冲”“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之谓道”所阐释的就是阴阳。“道冲”之阴就是需要“解其纷”的“尘”,“道冲”之阳就是需要“措其锐”的“光”。阴的基本元素就是所谓的尘;阳的基本元素就是所谓的光。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中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德者,阴阳之德也;气者,阴阳之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即德的作用和气的作用,就是阴阳的作用,是道的作用。
天运生德,德作用于天地万物,阴阳之德和五行之德就是人的先天之德。
从生命和物质变化角度来说,“和其光”的“和”具有生命发生和演化的意义,具有太极之“阳”的功能;“同其尘”的“同”具有物质结构和构成的意义,属于太极之“阴”的来源。从认识物质世界的角度来说,“和其光,同其尘”具有通过反向研究而认识自然的作用,属于老子的功能研究和制作模型的方式。
“和其光”指阴阳和合过程中“光”所发挥的作用。“和”表示阴阳和合,“和其光”者,乃光作用于物质(所谓光合作用),使物质发生具有生命性质的变化,生成生命物体。“和”即“无有入无闲”,如“道冲”之冲和,阴阳和才会“渊兮似万物之宗”。
“和其光”使阴阳相感、阴阳相通,使木气发生,生命发生。“和其光”的作用,体现在太极图上为阴阳鱼生出了双眼,体现在《河图》上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和”属于阳性的功能作用于阴性的物质而发生生命的变化,阴阳之冲乃为“和”。“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强调了“和其光”的作用。
(参见《老子天道论》)
肖起国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