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褚晓兵
转载请申请白名单,并注明出处
十
年的春天在国内出差的飞机上,起飞前一个电子邮件在手机上跳了出来。是D先生发来的。他简短的写到:“褚先生,我正在经历一次危机。我的女友和我分手了。急需约见一次和您的面谈。我想了一下,自己在国内还要停留半个月。当时和D先生45个小时的长期治疗已经接近尾声。D先生的女友我在诊所里见到过,比D年轻11岁,黑色的头发,微胖的身材,很友善和气。D先生说自己其实不喜欢她,她不是自己的类型,只是没有说出分手的勇气,所以两个人还在一起。年轻的心理治疗师喜欢去"帮助"别人,苦思冥想地说出一些智慧的话,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去解答病人邮寄来的问题。像是一个救火队员一样在别人的生活和困境里奔波,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其他人获得幸福。结果却不自觉的进入到了自己的年龄回溯当中,一个小孩子的灵魂开始呈现,以为牺牲自己的部分和全部就可以让爸爸妈妈获得幸福。心理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引退的治疗态度"(therapeutischeZurückhaltung),扎根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干预简单再简单;允许病人用自己的能力去承担、度过一段又一段的黑暗时光。这样的态度当然有时会引起和病人的矛盾、冲突、受到病人的指责。但这些冲突也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部分。这样的态度大概也有一些老子"无为而为"的影子吧。我简单的回复了D先生,自己正在中国出差,半个月之后回到德国再和他约定面谈的时间。
D先生坐在诊室里,我的对面,他面色苍白。他说自己的(前)女友结识了新的男性朋友,提出分手。D陷入了"莫名其妙"的巨大的悲伤和恐惧,噩梦连连,日夜哭泣,他"明明"知道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女友,但是"被"她离去,让自己陷入了深刻的心理危机。
"被"离去,使得D先生无意识陷入了年龄回溯。他很小的时候被寄养在自己的祖父母家里,一直到三岁,他童年记忆里的单亲母亲总是多病、冷漠的。他回忆起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孤单的自己,作为一个孩子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恐惧哭泣,而无人应答。而和女友的分手,在无意识的层面激发了他这样一段早期童年的创伤经历。孩子和母亲早期联接的中断,有时会来自和母亲的离开,这种离开不仅仅是肉体上没有在孩子身边,而是"灵魂"的临在。纳粹时期,德国政府禁止母亲给孩子喂奶的时候看着孩子的眼睛,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禁止去拥抱爱抚孩子。认为这样做会使得孩子变成"大软蛋"。这样情境里成长的孩子,可想而知,在情绪产生的时候,无法获得外界的安抚,无法学习进行情绪的调节,只有尝试着自己将情绪生硬压抑下去。情绪在这样孩子的体验中是危险的、混乱的、恐惧的。这样一个小孩子的"灵魂"会一直被我们带到成人之后。一次失望,一次被责备,一次挫败使得我们的内在情绪飚升,我们发生与刺激完全不相符的情绪反应,无法自持。好像是一个陈旧的伤疤被重新割裂。你能够这样去营造你的灵魂吗,
让它完整而不是分裂。
你能够这样去聚集你的力量吗,
让它变得柔软,
而你重新又成为了一个婴儿。
你能够去如此涤清你神秘的目光吗,
让它不染一丝污垢。
你能够这样去爱别人和
统治你的王国吗,
临在但是无为。
在天空的大门开启又闭合的时候,
你是否能够安静如处子。
你能够用自己内在的清明和纯洁
穿透一切事物吗,
而自己没有任何头脑的知识。
创造,滋养。
创造,但是不去占有,
运作但是不去保留,
让万物繁盛但是不去统治,
这就是生命的秘密啊!
KannstdudeineSeelebilden,da?siedasEineumf?ngt,
ohnesichzuzerstreuen?
KannstdudeineKrafteinheitlichmachen
unddieWeichheiterreichen,
da?duwieeinKindleinwirst?
KannstdudeingeheimesSchauensoreinigen,
da?esfreivonFleckenwird?
KannstdudieMenschenliebenunddenStaatlenken,
da?duohneWissenbleibst?
Kannstdu,wenndesHimmelsPforten
sich?ffnenundschlie?en,
wieeineHennesein?
KannstdumitdeinerinnerenKlarheitundReinheit
allesdurchdringen,ohnedesHandelnszubedürfen?
Erzeugenundern?hren,
erzeugenundnichtbesitzen,
wirkenundnichtbehalten,
mehrenundnichtbeherrschen:
dasistgeheimesLeben.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节选《道德经》系列连载:德国人的道德经(一)
德国人的道德经(二)
德国人的道德经(三)
德国人的道德经(四)
德国人的道德经(五)
德国人的道德经(六)
德国人的道德经(七)
德国人的道德经(八)
德国人的道德经(九)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褚晓兵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德国特里尔大学心理学硕士德国科隆大学心理学博士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学院讲师亨利博亚老师导师班德语直译褚晓兵老师年开始在德国攻读心理学,师从众多国际心理治疗大师,擅长催眠治疗、行为认知治疗、家庭系统治疗。旅居德国0余年,目前居住德国科隆,任职于德国行为认知心理研究所。自年开始,褚晓兵老师接受了德国催眠学会、艾瑞克森基金会的培训,师从催眠大师吉利根博士、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亨利博亚先生、及心理治疗与催眠界的多位大师深入催眠学习,接受心理学最前沿的教育指导,并将此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长期担任亨利博亚老师的课程翻译,因深厚的修学背景,他的语言简洁流畅、语境优美动人、语义宽广而深透,学员亲切的称他是亨利老师的“中国之声”。褚晓兵老师现任教于德国科隆行为认知学院,科隆艾瑞克森催眠学院,教授培训心理医生,催眠治疗师。——课程安排——版权所有:德国晓兵心理工作室。
转载请申请白名单并注明出处,谢谢!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6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