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31国学经典道德经第31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0/11/9
白癫疯能不能治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2754.html

主播:陶然FM文字来源:网络

第31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①,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②。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③,战胜以丧礼处之。

  

  

  ①之:代词,译为“它”。

  

  ②恬淡为上:淡然处之为上策。恬,心神安适。

  

  ③泣:“莅”字的误写,指对待、参加。

  

  

  精兵利器,实在是个不吉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决不用它来解决问题。有道的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尊贵;而在打仗时便以右边为尊贵。兵器是不祥的东西,它不是有道的君子所用的东西,不到迫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即使打了胜仗也不要得意洋洋,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把打仗杀人当成乐事的人。而把杀人当成乐事的人,他也决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吉庆的事情以左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打仗时,兵权小的偏将军在左边,兵权大的上将军在右边。这是说明用兵打仗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杀人太多,应该以悲哀的态度对待;打了胜仗,应该以丧礼的仪式来对待死去的人。

  

  

  这一章讲的仍是战争之道,它是上一章的继续和发挥,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明兵器是凶器,有道者不该使用它们。第二部分说明修道之君子,用兵若无仁德,便不能得志于天下。第三部分则强调了用兵的策略和心态,体现了仁慈之德,这是得志于天下的前提条件。

  

  在老子看来,兵器是不祥之器,因此要尽量避免战争。老子把对兵器的看法融入到自己的哲理之中,他认为战争是有悖于大道的,为得道之人所深恶痛绝。战争是不得已才运用的手段,和平的解决方式才是最好的。所以,在中国的古礼中,常常以丧礼的方式来对待胜利。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与上一章着重从结果的角度来讲战争不同,这一章着重从礼仪的角度来讲战争。按照中国古代的礼仪,主居右,客居左,所以居左有谦让的意思,老子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课件老子主张君子在迫不得已的时候,也可以用战争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是在获胜时不要以兵力逞强,而是要对战争中战死的人表示哀伤悲痛,并且以丧礼妥善安置死者。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老子认为,任何形式的战争都是迫不得已的行为。所以,当人们参与战争时,应当以一种。恬淡的心境对待,即使胜利了也不要妄自尊大,如果妄自尊大,就表明自己是乐于杀人的人。对于所有乐于杀人的人而言,他们只能逞一时之强,绝对不能长久地得志于天下。

  

  在春秋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相互攻伐是十分普遍的。老子所处的时代,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每次战争少则投入数万兵力,多则投入数十万的兵力,伤亡极其惨重。不管战争孰胜孰败,在战争期间受危害最大的,永远是普通百姓。每次发生战争,人们都要背井离乡,四处逃亡。即便如此,君子在用兵时也要“恬淡为上”,即使打了胜仗,也不要得意忘形。这句话是对那些喜欢穷兵黩武之人的警告。所以,老子在这里谈论战争问题,并不是为用兵者出谋划策,而是为了反对战争。

其他相关链接

1糖果人生推荐读书书目合集(年4月-年4月)

2《小王子》第1-3集合集(全书完)

3《老人与海》第1-4章合集(全书完)

4《大学》原文、解读及音频等相关内容合集

5《资治通鉴》第1-卷合集

6年7月好文分享合集

7百家姓(音频+跟读版)

8《宋词三百首》1-首合集

9《三字经》(音频+跟读)

10《千字文》原文诵读(音频+跟读版)

11《千字文》原文诵读(新音频+新跟读版)

12《西游记》1-回合集(全书完)

13《孟子》1-14卷合集(全书完)

14《活法》1-6章合集(全书完)

15《道德经》第1-81章合集(全书完)

《道德经》跟读版第1-37章

2《道德经》跟读版第38-81章(全书完)

17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1-17集合集(完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6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