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4749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0/12/2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事有宗,而物有主,途虽殊而同归也,虑虽百而其致一也。道有大常,理有大致,执古之道,可以御今,虽处于今,可以知古始,故不出户,窥牖而可知也。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无在于一而求之于众也,道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搏之不可得,如其知之,不须出户,若其不知,出愈远愈迷也。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得物之致,故虽不行而虑可知也。识物之宗,故虽不见,而是非之理可得而名也。

  不为而成。明物之性,因之而已。故虽不为而使之成矣。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

  为道日损。务欲反虚无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有为则有所失,故无为乃无所不为也。

  取天下常以无事,动常因也。

  及其有事,自己造也。

  不足以取天下。失统本也。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动常因也。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各因其用则善不失也。

  德善。无弃人也。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各用聪明。

  圣人皆孩之。皆使和而无欲,如婴儿也。夫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者,能者与之,资者取之,能大则大,资贵则贵,物有其宗,事有其主,如此则可冕疏充目而不惧于欺,黈纩塞耳而无戚于慢,又何为劳一身之聪明,以察百姓之情哉。夫以明察物,物亦竞以其明应之,以不信察物,物亦竞以其不信应之。夫天下之心,不必同其所应,不敢异则莫肯用其情矣。甚矣,害之大也,莫大于用其明矣,夫在智则人与之讼,在力则人与之争,智不出于人而立乎讼地,则穷矣。力不出于人而立乎争地,则危矣。未有能使人无用其智力乎己者也,如此则己以一敌人,而人以千万敌己也。若乃多其法网,烦其刑罚,塞其径路,攻其幽宅,则万物失其自然,百姓丧其手足,鸟乱于上,鱼乱于下,是以圣人之于天下,歙歙焉,心无所主也,为天下浑心焉,意无所适莫也。无所察焉,百姓何避,无所求焉,百姓何应,无避无应,则莫不用其情矣。人无为舍其所能而为其所不能,舍其所长而为其短,如此,则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7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