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警惕干货式学习干货,不可错过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6/27
白癜风需要用什么药 http://m.39.net/pf/a_4698984.html
有件事情我总觉得哪里不对,但讲不清楚,今天终于想通了。事情是这样的。最近这段时间,我上网多了些,读了不少文章,看了不少视频,还围观了一些直播。我以前也是混IT圈的,认识不少圈内朋友,pyq内有各种课程和培训,还有不少教人如何做电商做直播的文章,里面出现最多的词就是:干货!是啊,演讲嘉宾若不讲干货,则会被认为不合格;文章若没有干货,则没人看;培训若没有干货,则招生很难。不只是如此。现在看一本书,有人教了拆书的方法,如何把握框架,如何提炼观点,然后几百页的书,用一两页纸就讲清楚了。以前需要一个星期看完的书,现在十分钟就看完了。效率非常高!某公司的产品发布会,一般两三个小时,发布会刚结束,就会出现干货式视频:三分钟带你看完发布会。好棒啊!我看到标题就想点进去看看!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效率高不好吗?这句话问得,能让人噎个半死。我讲不清楚哪里不对,干脆不讲。否则,太水了,不干货呢。不过昨天写了文章提到“喂养式”阅读后,我发现自己想通了这件事。于是决定写这篇文章,干货文章!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必须自己经历了一些事,才能真明白某些道理。又或者,自己悟出的道理,比听来的道理更让人知行合一。相反,如若只是记住一些知识点,或者把某些道理背下来,对一个人来说,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就像一个小孩,把《道德经》背下来也没用,根本无法真正体会其中深意。有了这个前提,再来看平时的干货式学习。培训班老师列出十数个知识点,同学们做了笔记,收获满满;演讲嘉宾讲了四五个特立独行的观点,听众都觉得很有道理,鼓掌叫好;十几分钟看完某本名著的精华版,心中觉得已然知道了故事梗概,甚是满足......无法不满足呢,很短的时间,就获取到了满满的干货。问题来了:然后呢?什么然后?我们日子照样过啊。就像上了某些身心灵培训班,觉得自己找到了爱,知道了所谓的原生家庭问题,然后回到生活中,该苦恼还是苦恼,麻烦仍然一个接一个出现。甚至还出现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毕竟自己学习过干货嘛,了解得更深了,所以看见了更深的问题。就像有人看了七哥的文章,知道遇事应该向内求,于是,每次别人跟他发生矛盾,他就会指责别人:“你为何不向内求!”而当别人提醒他要向内求时,他又会说:“你怎么能要求我?你应该自己向内求!”我出生在农村,从小跟着父母种水稻。水稻是要施肥的,如果用多了化肥磷肥尿素什么的,秧苗会长得很好,郁郁葱葱,但最后往往只长叶不结稻谷。就算收割了不少稻谷,这种米也不大好吃。反而是用农家肥或者草木灰那些自然肥料种出的稻谷,米很香,带着甜味。这和现在流行的干货式学习,是否有些类似呢。很多人采用干货式学习好几年了,每次感觉都有收获,但现在仍然一事无成。那些“功成名就”的大佬们,他们貌似都有很多干货,他们的干货从哪里来呢?莫不是参加了某个很干货的培训,又或者听了某个很干货的演讲?(看图片文字就很干货吧!)我来分析一下干货式学习的弊端。首先,所谓的干货,不一定真是干货。市场竞争激烈,很少人会把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就算有人和盘托出了,那也只是他自己想到的。绝大多数情况,你是学不会的。就像老子写了《道德经》,他是和盘托出了,我们也只是明白字面意思啊。其次,成功不可复制。过来教我们干货的,大多是所谓的“成功者”,但他们的成功不可复制,有太多的因素条件,若把这些条件都讲了,听众就觉得这不是干货了,太水了。第三,干货容易走极端。因为听众希望听干货,听一些新的东西,听一些别人没讲过的东西,这会导致演讲者不得不另辟蹊径,语不惊人死不休。任何观点,总能讲出点道理来的。就像我们都认为牛屎不能吃,但有人偏偏说牛屎能吃。一下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他接着说,蟑螂就爱吃牛屎,而且把牛屎用来给蔬菜施肥,蔬菜味道就很好,另外,以前藏地还有人拿干牛粪来煮茶喝,所以牛屎是能吃的。你能说他有错么?这些弊端还不算真正的弊端,毕竟我们有自己的判断,也只是借鉴而已,没有人真的全信或者全盘照搬。更大的弊端,是看不见的潜移默化的。习惯了干货式学习,会降低我们的理解力,不只是理解力,还有工作能力。干货式学习,喂养式阅读,其本质是一样的,看似提高了效率,实际降低了自身能力。有人看文章,遇到不懂的词语或者诗词,他们会抱怨:为何作者不解释清楚呢。我写文章若提到自己写过的某篇文章,就会有人留言说:那篇文章在哪里能找到啊?他们连用搜索引擎都不会了,或者懒得去查。我以前公司有些同事工作没做,我问原因:“他说以前做过现在又没人教,我不会啊。”我内心有几百头草泥马跑过:“不会你学啊!你问啊!你琢磨啊!谁tm天生就会?”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习惯了有人教给他干货,或者参加干货式培训,才能开始做这些工作。习惯了干货式学习,会错过很多真正的干货。年轻时,我不明白小说里总是加那么多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是干嘛,讲故事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9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