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版本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middot第四十一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9/28
济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31229/4319054.html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飞尝道

上士听讲道,努力去做到;中士听讲道,疑惑心中绕;下士听讲道,只会哈哈笑。若不被嘲笑,不足成为道!

古时立言人,因此得结论:若是光明道,暗昧会紧跟;

若是前进道,后退有其门;若是平坦道,崎岖磨练人;若是崇高德,好似峡谷深;越是最无瑕,污垢傍其身;若是宽广德,好像不足信;若是刚健德,好似慢吞吞;

越是纯朴存,看似越混沌!

有物最方正,反而没角棱;

有音似最大,反而听无声;看似最大形,反而是无形。

大多道幽隐,无名亦无声。只有‘道’永存,万物善始终!

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力匕

《道德经》解析

力匕

第四十一章解析

这一章引用了十二句古人说过的话,列举了一系列构成矛盾的事物双方,表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关系,它们彼此相异,互相对立,又是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统一性,从矛盾的观点,说明相反相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这里,老子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各自“闻道”的态度: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漠不动心、将信将疑,下士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明“下士”只见现象不见本质还要抓住一些表面现象来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浅薄之人嘲笑的。“上士”即高明的小奴隶主贵族,“中士”即平庸的贵族,“下士”即浅薄的贵族。上、中、下不是就政治上的等级制度而言,而是就其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而言。“道”的本质隐藏在现象后面,浅薄之士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不被嘲笑就不成其为“道”。

在后面所引的十二句成语中,前六句是指“道”、“德”而言的。后六句的“质真”、“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指“道”或道的形象,或道的性质。所以引完这十二句格言以后,用一句话加以归纳:“道”是幽隐无名的,它的本质是前者,而表象是后者。这十二句,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多种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中,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辩证法的真谛。这是极富智慧的。

普及传统文化

传承国学经典

《道德经》

诵读:肖洒

翻译:任飞

编辑:刘宏斌

《道德经》诵读:肖洒

诵者简介

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提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河南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副会长,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

《道德经》翻译:任飞

译者简介

主任编辑、资深媒体人

商丘广播电视台记者、大型晚会策划人

《白话诗经》、新译《道德经》作者

《道德经》编辑:刘宏斌

编辑简介

商丘广播电视台记者,大活动中心策划人、编导

《白话诗经》、新译《道德经》编辑

经典白话

输入文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