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论道]天道无亲[治国]司契[修身]为善
和大怨,必有餘怨,
焉可以为善?
是以执右契,而[néng]不以责于人。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chè]。
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44帛书《老子》第七十九章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01:48来自浔阳野老和大怨,必有餘怨,
调解了积重难返的大怨,必然还会遗留残余的仇怨,
焉可以为善?
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
是以执右契,而[néng]不以责于人。
因此,有道的圣人握有契约凭据,能不据此強行索取百姓偿还债务。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chè]。
所以,有德圣人执政就像持有借据但不追讨那样宽容,没有德的执政者就像掌管税收的官员那样苛责刻薄。
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天道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但永远助力于有德的善人。
帛书《老子》第79章所在位置“怨”字的金文写法从令从心,造字的本意就是表示对苛刻要求表示不满,而这个不满是来自“令”,换句话说就是来自于统治者。所以,怨是来自统治者的“令”,而不是出自民“刁”。就算是调解了积重难返的大怨,必然还会遗留残余的仇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结局办法呢?不从根本上结局怨的发生,表面上调和是不可能结局问题的,必须报怨以德,才能从根本上去除百姓的怨。因此,有道的圣人握有契约凭据,能不据此強行索取百姓立刻偿还债务。所以,有德圣人执政就像持有借据但不追讨那样宽容,没有德的执政者就像掌管税收的官员那样照章办事苛责刻薄。天道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但永远助力于有德的善人。
《老子》的总纲:“上德善人,道可自正”。出自德经、道经开篇和结尾各两个字。
难免穿凿形声,竞逐新意,乱真越理之嫌,粗有发明,附诸其末。
1、“怨”有多重含义,有怨恨、仇恨;埋怨、责怪;仇怨;违背;冤屈。
2、“余”也有多重理解,未尽、不尽、残剩;遗留;遗漏;末、非主要的。
3、“而”读néng通能,能的意思。
4、帛书《老子》的总纲:德经与道经的开篇及末尾各两个字首尾相连,合在一起,即“上德善人,道可自正”。
本章帛书《老子》与王本《道德经》不同计9字(因转换为简体字,不能完全呈现,敬请谅解)
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執右契,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徹。夫天道无親,恒與善人。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