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版本 >> 正文 >> 正文

无门槛读懂简帛版道德经第十八十九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6/13

第十八章

故大道廢,安有仁義。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有正臣。

《道德经》通行本(王弼注本)如下: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因此,大道被废弃,于是有仁义(安,于是,asaresult)。家族不和睦,于是有孝慈。国家陷于混乱,于是有正直忠贞的大臣。

本章承接上章,如果不是按照最好君主的治国方法,就会造成不同的世间病态相状。

老子的思想是超越的。普通人认为的“仁义”、“孝慈”、“忠臣”,都是褒义词,是好现象,然而在老子看来都是病态社会的表现。

第十九章

絕知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盗賊亡有。絕伪棄慮,民复孝慈。三言以爲辨不足,故命之或乎屬:视素抱樸,少私寡欲。

《道德经》通行本(王弼注本)如下: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统治者)抛弃世智辩聪,百姓会获得更大的好处(上世纪中期,争辩实行什么主义,国人受到很大的伤害);抛弃了“巧”和“利”的思想,人们不会起盗心;抛弃了“人为”和“多虑”的做法,人们会自然回归孝慈。

不干涉人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不去了解不需要知道的事情,人民就会拥有百倍的利益。不推行仁义的政治方式,人民反而能够周到、细致地处理事情。不让人们投机取巧,不用利益去诱惑他们,盗贼就会绝灭。

这三句话,还不足以辨别清楚所有的情形,所以还要命令或者是说叮嘱一下(属,犹嘱也;因为命令似乎是一种有为的作法,所以改为叮嘱,但实际上老子确实主张要无为,所以也是一种命令。这也是语言表达困难的表现之一):保持纯朴自然的状态,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本章是对上章的继续展开,显示“无用之用”。

竹简本要绝的是“智、辩、伪、虑、巧、利”。

通行本修改成了“圣、智、仁、义、巧、利”。

显然,通行本加大了对“儒家”的批评力度。

然而,从竹简本来看,前文还有“与善仁”的说法,老子的主张并没有如此排斥儒家思想。

笔者之所以重订文本,而按照年代优先的原则,也是想要复归老子原意。

若水中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8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