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妙解第七章无我无私天长地久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17/8/24

第七章无我无私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本章老子赞叹并提倡学习天地的无我无私的伟大品性。

天地无我无私,故能长久长生。

圣人效法天地,无我无私,同样可与日月同辉,英名永垂后世。因为一个德行充满的人,其境界“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王阳明)。

脍炙人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老子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可谓异曲同工,范仲淹胸怀天下,先忧后乐,最终自己也英明永垂。

天地与圣人无我无私的伟大品性,是值得每个人去学习的。

注释:

不自生:所作所为没有私心,不为自己。

后其身;把个人得失放在后边。

外其身: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

成其私:最终客观上成就了自己(身先;身存)。

“天”如此恒常,“地”如此久远。

天地之所以能恒常且久远存在,主要原因——没有任何私心、不为自己。

无我无私的利益众生,故能长久存在。(“天”指虚空与太阳;“地”指地球。)

天地都在呈现道的特征特性,得道的圣人也是法天则地,向天地看齐学习。

所以得道的圣人,考量事情都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前面,置个人得失、毁誉、生死于度外。无我无私,心心系念天下苍生。所积阴德,自然能利益后代子子孙孙。

正因为没有任何私心,德泽万代,其生命自然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智慧分享

越为众生着想,越会受到尊敬。如果处处都是从“小我”的立场出发处心积虑去计较,到最后都是一场梦、一场空。越无我、无私,也就是说真的放下越多,以后你所得的越多。你能够完全地放下,你才能够得到无限。

这里真的很精简地描述出天地的精神特征,然后希望我们能够跟天地来看齐学习。所以老子不是要我们追随他,是协助我们去了解真理实相、做生命的主人,把生命意义发挥出来。

资料来源:郭永进老师《道德经妙解》

-END-

对文章有什么看法

欢迎您点击“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们采纳的速度超乎您的想象

您也可以回复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