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称167营私伤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4/3/21

《称》篇,“称”者“铨”也,为之说解、评议

大家好,我们开始学习《黄帝四经》的《称》篇。知道了“道无始而有膺……其已来,如之”的道理和智慧。从今天开始给大家详解《称》经后面的内容。因为都是独立一条条的,中间用“●”进行了分割,总计五十多条,每次能讲几条要看内容长短和难易程度。

●环(营)[私]伤威,(弛)欲伤法,无隋(随)伤道。数举参(三)者,有身弗能葆(保),何国能守?

谋一己之私,必然有损于功德;纵欲无度,必然受伤于法度;不遵循法度必然受损于“道”。如果在这三个方面多有违反,其结果就是自身难保。一个人尚且如此,何况一个政权,又如何能守得住呢?

“营私伤威,弛欲伤法,无随伤道”。营私舞弊,必然威信扫地,有损于个人功德。纵欲无度,超过了“天极”所限,必然要遭到法度的裁夺。这里要说一下,“法”和“道”是不会受到人类伤害的,大家可以把这一句理解为“弛欲伤于法”,后面也是这样。“无随”就是不跟随“天德”与“天刑”而动,那么必然受到“道法”的制约。这三句是互文。

“数举三者,有身弗能保,何国能守?”如果在上述三个方面都有所触犯,那么上帝也救不了你,买再多的赎罪券也无济于事,有可能小命不保。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国家过于自私,纵欲无度,想制裁谁就制裁谁,想薅多少羊毛就薅多少羊毛,想印多少钱就印多少钱?这个国家又怎么能完好无损呢?

[●]奇(畸)从奇(畸),正从正。奇与正,恒不不同廷。

邪僻之人和邪僻之人为伍,正派之人和正派之人为友,“正”与“奇”永远不会混同。

“畸”就是不规则的,不正常的。这句其实还可以有其他解读。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正常情况秉公处理。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就不要继续再换届了。所以用常规的办法处理超常规的事就是个错误的选择,反之亦然。

●凡变之道,非益而损,非进而退,首变者凶。

一切变化之道,不求自我增益,而是减损,不求自我获得,而是谦退。如果不是这样,为首的那个人,必有凶险。

在《六柄》当中,讲到过“变”,就是因循变通,改革永远在路上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变也还是有讲究和原则的。一切变化之道,不是统治者的自我增益,而是自我减损。不是要让统治阶层追求增加获得,而是谦卑和退让。如果不是这样,为首的那个人,带头的那个人,受益的那些人恐怕要有凶险。

说实话,我太佩服古人的智慧了。这里没有“为人民服务”之类的话语。但在字里行间不断地强调,领导人或者统治者以及统治阶层,一定要谦卑、谦卑再谦卑,损益、损益再损益,否则凶险就要到了。

●有义(仪)而义(仪)则不过,侍(恃)表而望则不惑,案(安)法而治则不乱。

有法可依便依法而行,通常就不会有太大的过失。如果无规律参照,那么凭借对事物显现出来的表象,仔细观察也不会迷惑。处于法度的界限之内施治,就不会失去秩序。

第一个“仪”字是法度、礼法、仪范的意思,第二个“仪”是取法、效法的意思。一件事如果过去有可遵循的仪范,那么就效法过去的做法,通常就不会出太大的娄子。但总归会遇到很多没有可参照的事情,就比如说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那么凭借、依赖事物显现出来的现象仔细观察,也就知道应该如何应对了。在法度之内施政就不至于失去秩序。

中国是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个极其重视历史记载的民族,没有之一。尤其是认祖先这件事上,所以,没事就拿中国历史开涮,张口就说中国没有过黄帝的,自己功课没做好的可以保持沉默。

●圣人不为始,不剸(专)己,不豫谋,不为得,不辞福,因天之则。

圣人效法于“道”,自然不会妄自肇始,不会独断专行,不图谋欺骗,不为己私,却能不断地获得赐福,这就是他能因循天道的缘故。

“不专己,不豫谋”之前都讲过了。“为”在这里是谋治、作为、谋求的意思,“不为始”就是不能因循天道,人为地开启一个事物。当今科技日新月异,无数的新鲜事物被发明出来,这是不是和黄帝思想有矛盾呢。

就以现在准备推出的数字人民币而言,这的确是全新的事物,但别忘了,这首先是时代对货币有足够的需求,推动数字人民币产生的根源是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如果黄帝和力牧那时候说我们弄个抖音吧,那不是瞎了么。

不独断专行、不图谋欺骗、不为一己之私这个都很好理解。后面强调了一句“不辞福”我觉得很重要,现在一说到圣人好像他们都不吃不喝样的,一提到劳模英雄,好像他们每天就应该艰苦朴素。

过去是因为中国太穷了,而那些优秀杰出的精英们,不得不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创业。那么现在的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看看50年前中国马王堆考古现场,再看看现在的三星堆考古。条件好了,就应该让这些精英们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得到上天的赐福。并借助于这股力量,把事业做大做好。一切因循天道,只要没有不良动机,来自天道的赐福,要心安理得接受。

●失其天者死,欺其主者死,翟(曜)其上者危。

失“道”必然陷入绝境,欺君难免招来杀身之祸,光芒毕现于强者就会有危险。

“失天”和“欺主”是一回事。《道德经》第一章中,把每一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道名无有,故恒两玄”。“道”不是“无”,“道”是“无有”,“无有入于无间”。恒于两玄,玄就是天,两个天,一个天是“道”,另一个天就是“君王”。

这句话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以为是一种封建糟粕。领导永远是英明神武,武大郎开店。其实,不是说下面的人不能“曜其上”,当领导的也不能“曜其下”,谁“曜”谁危。

当然,这里的“上”不一定是指君上,关公门前舞大刀也是一种“曜其上”,不也是找死的行为么。

浔阳野老翻译撰写,版权所有,禁止非研究用拷贝,如需引用转载必须标注来源。更多《黄帝四经》及《老子》解读请在往期中查找。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拾太经·名刑》欲知得失情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称》道无始而有应

从应对新冠疫情解读老子的“无为”思想

逐字逐句解读《老子》——載營魄抱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3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