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老子道德经中ldquo上善若水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19/11/4

所有被公众熟悉的人物中,最能诠释“上善若水”四字的,除了老子,就是《琅琊榜》中的静妃了。

静妃此人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与世无争,谦恭少言,温婉良善……这些特点,恰是对老子“上善若水”的最好诠释。接下来,我们从静妃着手,来解读老子的“上善若水”的真实内涵。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最上乘的善良就像水一样,对万物有利,却从来不与万物争什么。它总是停留在众人都不厌恶的卑下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他们也乐于与卑下的人相处,心境十分平静,交友真诚相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国泰民安,行事必能尽其长,举动必能合时宜,这是因为他不争,所以才无过失。

接下来,再来看静妃。静妃是医女出身,但贵为天子嫔妃以后,她也依旧未忘医者本分。也正因此,才有了围猎时受梅长苏之托,救治白毛聂风等事宜。

这些事,没有任何利益心在其中,有的,唯静妃自己所说的:“医者都有仁人之心”。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静妃就是一个有着如水良善的女子。在医者之外的任何地方,对任何人,包括陷害自己的人,静妃也始终善良如水。

静妃手下有个叫小新的宫女,最终是她设计离间梅长苏与靖王。对于这种背主弃义的小人物,她也仅仅是口头警告后放出宫处理了。难得的是,在小心背叛自己后,对小新有恩的静妃始终没有怨言,关键时刻甚至还会替她的安危着想。这大概就是静妃如水善良的体现吧,我对你好,从不求你回报,我只问付出不问其他。

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的第一层意思也在于此:利万物,却不争。不争包括,不去争利益,不去争回报甚至不计较起码的得失,而只求付出。即:无论你做什么,我都坚持我对你的善良。静妃就是如此做的。

静妃善于藏,她的姿态总是低低的。赤焰军被清洗、祁王被冤杀时,静妃正身处事非之中,但她却得以全身而退。原因就在于她平时一直低调处事、素淡少言、从不张扬。这样一来,就保证了两点:第一,无人将她视为对手;第二,没有任何把柄落在别人手中。于是,在这场巨大浩劫中,她得以全身而退。

而后数十年,静妃虽被皇帝冷落,但也一直从容处之,淡然不以为意。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居善地”,行已不争,避高处下,“处众人之所恶”,老子曰“故几于道”。

静妃拥有如水的宽广胸怀,她心胸宽和,宠辱不惊,对很多事情也放在心上。被罚俸禁足之后说:“臣妾性子慢,倒不觉得委屈。减的只是一点供奉,难道臣妾还少了它?知道陛下有意照应,臣妾心里是妥贴的。再说幽闭禁足,反而少了好些朝省之礼,竟是更清闲自在了。”

皇后刁难她时,静妃反过来安慰慧妃。及至被皇后搜宫栽脏后,她也并不向皇帝诉苦,反而在皇帝发怒时劝道:“她是皇后,管束臣下,原是应该的……”

这样的智慧言语,若不是性格恬谈,没有容忍的心胸,也是说不出来的。这般宽广的心胸,容纳万物,恰如老子所说的“心善渊”。

最难能可贵处在于,静妃还能做到老子所说的“动善时”。水我们知道,从来是弯转曲直中不断根据地势等变化的,静妃也是如此。在时机不成熟时,静妃虽知祁王有天大冤屈也从未动过,直到最终时机成熟时,她才适时毫不犹豫地出手,拉通最关键的环节。让一切变为可能。所谓水儿时行时止,避高就下,穿山过涧,最终百川东到海,大概如此吧!如此的静妃,也最终“成海”,在无争中做了太后,走向了权力的顶峰……

上善若水,若水,即为上善!

作者李满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多少
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