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分享之作者及其重要版本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17/8/15

现在一般公认《道德经》的作者为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约生活于前年至年之间。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这样写: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可见,司马迁并不能肯定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而且,司马迁无法分辨老子,老莱子和太史儋是否是一个人。

作者到底是谁,对于历史学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课题,但是对于普通的读者,或普通的道学应用而言,作者是谁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道德经的理论和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和事业。

『道德经的主要版本』

  《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版本。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

  一、战国竹简本《老子》,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中出土。分甲、乙、丙三组,为战国中期的一种传本。其中,甲本侧重政治,乙本侧重修道,丙本侧重治国。三组字数总和只有一千七百字,相当于今传本的三分之一。章序与今传本有较大出入,文字也有不同。有学者认为简本是为了教学之用。所以虽然该本年代最早,在学术届的价值却并不是最重要的。

  二、西汉帛书本《老子》,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分甲、乙两种抄本,分别流行于战国末年、西汉初年。两种抄本内容大致相同,均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字数约五千余言,部分章次、文字不同于今传本。此本早王弼本余年,但甲本缺字1,乙本缺字。是目前公认最早的写本,也是最接近古本的一个版本。

  三、历代通行本《老子》,以汉代河上公本和曹魏王弼本为较古,在历史上流传十分广泛。据统计,清代之前,仅《道德经》通行版本就有种之多。东汉时成书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分81章,上篇道经37章,下篇德经44章,河上本复于每章章次之首冠以“章题”二字。魏王弼《老子注》,只分81章,并无章题名称。

除了流传较广的通行本外,尚有:

1-唐初傅奕校定《道德经古本篇》,据宋代谢守灏《混元圣纪》记载:傅奕考核众本,勘数其字。

2-项羽妾本,齐武平五年,彭城人开项羽妾冢得之,此本迄今仍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3-安丘望本,魏太和中,道士寇谦之得之。

4-西汉末严遵撰的《道德真经指归》,章句颇与诸本不同,今存残本,但有人认为是后人伪托。

  目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本。

战国末年

  喜黄老刑名之学的韩非,最早著《解老》、《喻老》,从中可知西汉前的《老子》文本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西汉

  《老子邻氏经传》、《老子傅氏经说》、《老子徐氏经说》以及《刘向说老子》等,均已散失;

东汉

  道教成立,河上公《老子章句》宣扬练气可以久寿长存;《老子想尔注》强调学道练形,能致长生;

魏晋

  何晏作《老子道德经》,王弼撰《老子注》,阐发以虚为主、以无为本的玄学观念;

南北朝

  佛学和道教并盛,佛门亦耽玄理,释氏注解《老子》的很多。据《隋书·经籍志》著录:刘宋时释惠琳、释惠严各注《老子道德经》2卷,释慧观撰《老子义疏》1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姚秦鸠摩罗什撰《老子注》2卷。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法,誓为佛门弟子,亦著《老子讲疏》6卷;

唐代

  因皇帝与老子同姓李氏,故大力提倡道教,设置崇玄学,令生徒论习《道德经》,道俗学人,先后注《老子》的名家有孙思邈、傅奕、尹知章、成玄英、唐明皇、李荣、强思齐、杜光庭等。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20卷,以唐明皇御注并疏为主,集河上公、严君平、李荣注,成玄英和强思齐疏,弥补了成玄英《老子疏》已亡之缺;

宋代

  道士陈景元撰《道德真经藏室纂微》10卷,范应元撰《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2卷,有《续古逸丛书》影印宋刊本,明《道藏》未收,元明以来亦少引用,是书搜罗古本旧注颇多,亦足珍贵。司马光著《道德真经论》,第一章无名、有名、无欲、有欲,皆于“无”与“有”字下断句,与先儒不同。王安石喜读《老子》,作《老子注》,第一章句读与司马光相同,但王安石阐释“道”时,认为“道有体有用,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冲气运行于天地之间”,以气一元论解释“道”。司马光则认为“道生一”,道是虚无,即自无入有。王安石子王雱、同党吕惠卿、陆佃、刘仲平皆有《老子注》。彭耜撰《道德真经集注》18卷,所引注本,或存或亡。其胪列解老者诸姓名,亦为珍贵的史料;

元代

  吴澄作《老子注》,更定为68章,独成一家言。他在第一章,以无名、有名、常无欲、常有欲断句,与王安石、司马光不同;在第三十五章注“道生一”一节时说:“道自无中生出冲虚之一气,冲虚一气生阳生阴,分而为二,阴阳二气,合冲一气为三,故曰生三”。在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时又说:“万物以气聚而有形,形生于气,气生于道,气形有而道则无。”这些解释大抵合于《老子》本义;

明代

  焦竑撰《老子翼》,采集韩非以后解《老子》者64家,并附以焦氏《笔乘》,共成65家,各取精语,于诸家注中推为博赡而有理致。并附《考异》,识其异同;

清代

  毕沅撰《老子道德经考异》,以唐傅奕授定本为底本,参校河上公、王弼、顾欢、陆德明、彭耜、《永乐大典》、焦竑《考异》等,间有不合于古者,则折衷众说,以定所是。但毕沅《考异》,详于宋元诸本,忽于唐本。

  对于《道德经》的版本现象,如果要对老子道德经有更深的了解,可以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为底本,参校焦竑和毕沅《考异》本,则老子全貌可得。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医院
北京的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