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讲到,以无为用,以道统御万物之利的道理。本章承接前面数章的意思,再次强调,圣人治世应当去人复天。先来简单梳理一下这几章的思想脉络:上善若水第八,从正面主张效法天道利万物而不争。持而盈之第九,从反面论述行人道之害。载营魄第十,讲具体该如何去人道而行天道。三十辐第十一,接着讲天道积虚,以无为用的道理。五色第十二,又以生活中的事件为例,再次从反面论述,人道好积物而伤天害理,而圣人则“为腹不为目”,去彼取此,去人道而行天道。从最近这几章的脉络来看,老子说理真是循序善诱,通过正反对比,事例分析,反复其义,直到把道理说清楚为止。我们学习《道德经》,一定不能仅限于文章的字面意义,限于老子所举的具体事例,而应该透过这些事例,将前后章节的意思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看懂老子表达的深层含义。本章讲了很多摄生之道,可以直接按字面的意思上手操作用于治身,也可以放大到群体的层面用于治世,道理通俗易懂,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我们细细体会。道德经注(徐大椿撰)五色第十二五色令人目盲追求缤纷的色彩,则让人视觉不明,不能辩识质朴的自然面貌。五音令人耳聋追求缭乱的音乐,则让人听觉不聪,不能辩识自然的天籁之音。五味令人口爽追求繁多的美食,则让人的味觉麻痹,不能辩识食材的天然滋味。驰骋畋猎,令人发狂荒废政事而沉迷于游玩狩猎,则会让人流连忘返,而失去中正守道之心。①畋[tián]:打猎。②令人发狂:《道德经》通行本为“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追求难得之货,则会让人越礼犯义,而行为举止乖张。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目,是人对事物外观的感官享受,而不是指上文所说“目盲”的“目”。腹,指内化的道德。这里的意思是说,圣人知道外物容易役累和蒙蔽身心,所以不追求世俗的外在享受,而以修身明道为要务。彼,指“为目”。此,指“为腹”。五色第十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追求缤纷的色彩,将让人的视觉被外物蒙蔽。追求缭乱的音乐,将让人的听觉被外物蒙蔽。追求繁多的美食,将让人的味觉被外物蒙蔽。追求行走游玩的身心之乐,则会令人心发狂。进一步追求难得之货,则会让人越礼犯义、行为失常。因此,圣人追求虚心实腹,而不被外物束缚和蒙蔽,这样就能去人之道,而行天之道。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8292.html
上一篇文章: 每天聊点道德经51每天苦口婆心的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