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本章是从老子对于知与不知的态度上来说的,旨在教人在求知的过程中,不要犯“不知”的毛病,要做到“知不知”,并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很高明;不知道却自以为明白,这是缺点。明于大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能够把缺点当作缺点。正是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来看,所以他才能改正缺点,从而没有缺点。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但世人都往往拘泥于自己有限的知识而妄自尊大,如此一来,恰如坐井观天,便再也难以有所长进了。以“不知”为智,乃是老子通过将人的“小智”与宇宙间的“大智”进行对比才得出的。任何事物只要与广阔的宇宙相比较,就统统显得太渺小了,人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进行谦卑自处,才不会因盲目自大而做出蠢事。在现实社会中,往往社会地位越高,学识越丰富,思想越深刻,他的态度就应该越谦卑,这正是因为他们对“道”深刻理解之后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有人自恃本领过高、学识渊博,进而发狂、骄傲自满得很。他们不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妄自尊大,总自以为是地露一手,然而,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栽大的跟头。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知之“识”越来越丰富,才能感到知不足。为加深老子文化内涵及道家、道教底蕴在老君山充分体验,从建设老子文化思想基地入手,在各方面表现出道教的符号、特征,并挖掘历史文化、文物遗迹,借助庙宇推广其知识,使知与被知成为老君山深厚文化的载体,并加大员工对道教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汲取,成为自知之明之人才。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8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