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一章上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5/5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四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然而《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章章都可以治国平天下。

《道德经》五千零九十一个字,第一章为开篇之作,我们可以理解为后面的八十章都是对这一章的延伸以及深度的解读。

“道可道,非常道”,他的字面意思是,道是可以言说的吗?可以!然而只要你一言说,它就会偏离原来的那个稳定的恒常的道。

“名可名,非常名”,他的字面意思是,名可以定义吗?可以,然而你定义的名一定会偏离那个名所代表的本质。

“无名,天地之始”:就是说天地最原始的时候,他的状态叫做无名。

“有名,万物之母”:也就是说给他命一个名之后他就开始成为了接下来所有万事万物的母亲。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指的是如果我们保持在无欲的状态就可以看到事物的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是有欲的状态,我们就只能看到事物的边缘,边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指无论是边缘还是内在的奥妙,他们都是同一个事物,这叫“同出而异名”,都非常的玄。

“玄之又玄”:是语气词。

“众妙之门”:指的是所有学问,所有规律,天地万物所有的法门,或者说一切事物的一切学问,一切真理的入口。

本章的字面意思翻译完了,然后可能我们还是会觉得很懵懂,老子到底在讲什么?如果就这么翻译,我们也觉察不到《道德经》其中的智慧和高深。

“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道”字。如果你认真地写下这个“道”字,你一定会对他深有感触。“道”上面的两点指的是一阴一阳,中国是阴阳文化,一阴一阳谓之道,效法阴阳。其实就是去把握规律,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下面的一横是回归于一,回归于无极生太极的状态,或者说回到原点,抓住本质,不忘初心。接下来看下面的“自”,指的是发现自己,找到自己。那连起来就是指:能够效法阴阳不忘初心,又能找到自己发现自己的人,就是首领。首领,首先是要发现自己的人,而不是征服别人的人。下面的“辶”就更好理解了,指运动,行走,也就是说首领率领大家前进,率领大家行走的路,叫做道路。当然这个“首”又是指脑袋,脑袋里面最珍贵的当然是思想。走之底(辶)呢是路线,也就是说这个“道”要表达的是思想路线。

我们信奉马列主义思想,所以走马列主义道路。“道”在天上为天道,在地上是地道,在人间是人道。你看这个“道”字是否充满着无穷的智慧的,这个“首”就是第一位,首要的运行。后面我们讲第二十五章时,其中就会讲到宇宙万物都是“道”创生的。也就说道是宇宙第一推动力。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大家也越来越达成共识了,比如霍金就证明了宇宙开始于大爆炸,第一爆炸力,其实跟这“道”字是一样的意思,指第一推动力!好,关于这个“道”字都是如此的难以理解。那么‘道可道,非常道’呢?有人翻译为道很难描述,所以,描述不清,所以,就干脆不要描述。很显然,这样太肤浅了,这样也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我们的修行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

“道”确实是很难描述的,正因为他很难说清楚,所以我们更要静下心来,尽可能的把它搞清楚。我们先来了解下到底为什么会很难描述?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每个人看待事物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会相信不同的故事,所以每个人描述一个事物都会夹杂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认知。因此,任何人的描述都会受限于自己的认知,这叫‘非常道’。你受限于自己的认知,你自然就无法表达那个本质的东西。

比如你叫做王某某,认识你的人有一百个,每个人对你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记住了你的外貌,哪怕是你的外貌,横看成岭侧成峰,他们也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每个人对你性格的认知,会因为和你共事,经历的事情不一样,所以,任何人描述的你都不是那个真正的你,甚至你自己都说不清楚你自己是谁?因此,哪怕关于你,这个世上也有无数个别人眼中的你,有你自己认为的你,还有真正的你。你该如何区分呢?

我在给你讲一个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了,可摸到鼻子的人,说大象是水管;摸到尾巴的人,说大象是条绳子;摸到肚子的人,说大象是一堵墙;摸到腿的人,说大象是柱子。他们哪个人说的是对的呢?每个人说的都是对的,然而每个人说的又不对。

如果这几个瞎子能够坐到一起认认真真的沟通,静心的去聆听,那么他们有可能描绘出来的就更接近大象。这叫‘道可道,非常道’。正是因为很难描述,所以我们更要静下心来尽可能地说清楚,尽可能的了解清楚。然而,即便如此,我说的是更接近而已。因此,‘道可道,非常道’,还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的相信真理,也不要轻易的,那么的肯定自己的观点。等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对大自然,我们对万事万物就会有深深的敬畏之心。

当我们有敬畏之心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傲慢之心就会下去。对外有敬畏心,对内没有傲慢之心。那么,我们就会不断的精进成长,我们与外在能够合二为一,能够听得进任何有价值的声音。

如此,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认知就不会陈旧,就不会呆板。我们就有可能的做到与时俱进。就像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这辈子不可能两次经过同一条河流。为什么不可以?原理就在于河流的水,不断的、不断的在流淌,那么道也是一样的,他循环往复,他在不断地运转。我们看一个人也是一样的,他会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成长,那么你又何必对他保持一贯的偏见呢?

是的,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我们要看到人和事的成长和变化,如此,我们对人对事就会有更加精准的认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8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