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马内解读道德经8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6/12
白癜风多久才能复查 http://m.39.net/pf/a_7848007.html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若水”,这个词在现实生活中用的很多,很多写书法的,也喜欢写这几个字。但是我的看法,和很多人都不一样。这里有两个重点,一个重点是“上”,一个重点是“善”。如果这个词的中心是“善”,那这个比喻就是以偏概全。因为体现善的形式有很多,“水”只是其中一种。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尚书.洪范》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五行”,其实五行都可以完成呈现这个“道”的灵魂。基于此,所以啊,以“善”为中心的话,那这个“若水”就不究竟了,所以啊,说“水”是最好的品德,那就有问题了。所以,中心点在那个“上”。第七章中,“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个“先后”、“外存”的对立关系,就可以延伸到第八章来了。所以啊,这个“上”善,必然对应的是一个“下”行的东西。“上”与“下”对应,“上善”与“处下恶”对应。也就是说,最崇“高”的东西啊,偏偏是往“下”溜。按这个对应,那自然就是“水”了。所以啊,古语里面“上善”等于“崇高”,“上”等于“高”,只不过,现在字意有些进化了。最崇高的德行,在表现形式上,都是“润下”的。这就是“上善若水”。既然咱们明白了“润下”是“上善”的表现形式了,那我们就去仔细观察一下“水”吧。水啊,也是不仁,“下流”是其本性,它心中没什么拯救苍生的想法,我本来如此而已。但它的表现形式,在“非道心”的群众眼中,那就是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这里强调一点,在这个《道德经》里面,一直存在四个视角,就是佛家说的那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就是“道心”看“道德”,那就是“我是水,我本该如此”。人相,就是“人心”看“道德”,那就是“我看水,利万物而不争。”众生相和寿者相,在《道德经》里面用的不是太多,以后如果有涉及,咱们再说。咱们既然说到了这四个概念,那就完整解释一下吧。我是翔,我本该如此,这是我相。我是人,翔就是臭臭,这是人相。我是狗,翔就是美味,这是众生相。我为通透,翔就是五谷轮回中的一个环节,这就是寿者相。咱们明白了这四个视角以后,再看《道德经》的文本就比较容易了。其实这四个视角不是佛家独有的,因为《周易》里面也是这样说的,只是《周易》里面的名词,大家相对比较陌生,我就用了大家更熟悉的佛系概念。《周易》里面,我相分为八种,人相分为八种。我相、人相结合,那就是八八六十四卦。它没有讲众生相、寿者相,那是因为计算量太繁琐了,感兴趣的朋友,按照这个思路自己去推理就行了。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些就是现实生活中,像“水”一样生活。居,善地。就是自己会找个适合自己的地方待着,就像水一样,处众人之所恶,不和大家去争什么好处,有什么算什么就行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嘛。心,善渊。因为不争,像水一样,聚集成江河,默默奉献着。与,善仁。社会往来的话,不争,心存仁爱。言,善信。不争的前提下,说到做到,谨言慎行。正,善治。管理,不为个人利益,要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事,善能。做事,用不争之心,用事物发展规律,去把事情做成。动,善时。心存不争,因时而动,顺势而行。夫唯不争,故无尤。前面说了那么多语境,贯穿应对的核心,都是一个,那就是“不争”之心。这个“不争”,指的是,不争自己的好处,像水一样,我本该如此,捎带脚把能办的事情都办了。润万物,这就是顺手而为,顺势而为。不争,这就是有没有我的好处,我都会这样做。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看八十一章解释。值日生马内

你的每份小心意,都是我的大鼓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