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杨鹏解读道德经给我们一个思想或信仰的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6/12

“《道德经》是关于如何约束君王、把君王踩在脚底下的书。是唯一没有歌颂君王的书。”年12月6日午后,《杨鹏解读道德经》研讨会如约在北京成府路万圣书园举行。

研讨会由万圣书园掌门人刘苏里先生主持,与会嘉宾围绕杨鹏先生的新书《杨鹏解读道德经》,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展开了深度的探讨与交流。吴思先生认为杨鹏这本书为中国文化的“援西入道”提供了一种方式。刘军宁先生则直接指出这是一部与基督教对话的《道德经》解读,他希望这是个开始而不是结束。发言中,杨煦生先生认为中国的超越性过早内在化了。王建勋则就杨煦生老师的观点发问:“我们如何找回超越性的东西,重新相信老子所讲的这些道理是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杨鹏先生在发言中揭示了一个他在书中不曾展开的《道德经》的范式,这个范式第一是独立,第二是创生,第三是制衡。他指出,理解透了这一点,我们人间社会的规则就会很清楚:珍惜创生,保护竞争,这样最终才能出现“和”。

“如何给我们一个思想的‘王座’或者说信仰的‘王座’,为什么我所知道的这几位非常著名的学者都同时指向了老子?”主持人刘苏里在现场发问。12月寒风凛冽的北京,这小小的书店一隅犹如温暖的方舟,因思想碰撞而生的火花令人心头明亮。

以下为研讨会现场与会嘉宾精彩发言摘录,不敢私藏。更详尽的全文实录将在近期推出,敬请期待。

刘苏里

万圣书园掌门人

老子的《道德经》,应该是中国人思想的王座

今天,可以说民间解读《道德经》最重要的三位学者都到了现场。杨鹏的那本《老子详解》很厚,大概有四五十万字,我记得那是年的时候。也就是说,我真正接触老子是十多年前看杨鹏的那本书。后来我跟吴思有一次关于老子的对话,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子曲线”,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知道吴思发明的“老子曲线”?(吴思插话:是老子的,不是我的。)另外就是刘军宁前年出版的《天堂茶话》,天蓝色的封皮。《天堂茶话》模拟老子和孔子的对话,这应该是我看到的民间对老子解读最系统的一次努力。我非常吃惊,也受益很多。这一脉有二十多年时间,学界一直在中国古典思想资源当中寻找今天安身立命的工具或者说“王座”,我们这么多人究竟聚在哪呢?也就是说,如何给我们安放一个“王座”,一个思想的“王座”或者说信仰的“王座”?为什么到最后,至少我知道的这几位非常著名的学者都同时指向了老子?虽然是一小群或者是只有几个人,但是历史的逻辑往往就是在某些个体身上体现着,或者个体身上承载着历史的逻辑。

这本书我翻了一下,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解读作品,而是一本哲学作品。披着解读老子的外衣,穿着解读老子的马甲,实际上是一本哲学作品。这个哲学作品篇幅虽然很小,但它有一种容量,不是篇幅的容量,而是能紧跟着它跑,能供你思考的容量。从知识到观念到问题的容量相当之大,我相信这一定放进了杨鹏先生很多年以来的哲思,正好在老子的平台上有一丝发挥的余地。

杨鹏

学者,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员,《杨鹏解读道德经》作者

《道德经》有一个范式,第一是独立,第二是创生,第三是制衡。

《杨鹏解读道德经》这本书是把宇宙观、人生观合在一块来分析的。跟我们的社会行动或者说政治哲学相关联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两大宇宙观:一个宇宙观是非常经验主义的,就是《周易·系辞》所讲到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个世界是什么?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等级秩序。这个观念真正支配了我们中国的政治哲学,也支配了中国的伦理,儒家的思想就是这个思想。大家知道孔夫子讲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他来说宇宙的特征第一是等级制的,是“天尊地卑”的;然后是“中心边缘”的,像北斗一样,众星环绕北斗旋转。这个实际上是中国主流的宇宙观。有这么一个宇宙观,当我们向世界学习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容易跨过的坎。尊卑有别的宇宙观没有办法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

但是,当我研究中国哲学里的平等问题,最后在《道德经》中发现一种与“尊卑有别、中心边缘”截然不同的宇宙观。大家知道《道德经》有一个太极图,太极图不是一个上下尊卑结构,也不是中心边缘结构,而是一个制衡结构。比如太极图里不讲男尊女卑,因为阴阳是平衡的。《道德经》第42章所讲的对宇宙的认知,跟刚才讲的儒家的“天尊地卑”很不一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首先是有一个力量把宇宙万物持续不断地创生出来,而且这个力量是独立而不改的。也就是说,它是超越一切、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支配它的,这个独立而不改的力量是创生的。

“道可道,非恒道”,怎么能说得出“道”呢?道就是持续不断地创生,强调这个创生的力量,强调独立而不改,强调在宇宙当中有一个力量超越任何人、任何权力。把这个讲完以后,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这个力量的运行过程,是“冲气以为和”,是在不断地竞争。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很特别的力量,超越我们的计划在支配着宇宙的运行。

《道德经》有一个范式,第一是独立,第二是创造、创生,第三是制衡。一般来说,只要发生竞争发生冲突,就会乱;一个金字塔秩序或一个尊卑有别的秩序,就是不希望发生竞争和冲突的,理由是一放就乱。实际上《道德经》会告诉你“冲气以为和”,最终会进入平衡,而且认为这个平衡点天天在动。这边在创生,那边在竞争,然后形成平衡点,这是一个自然过程。老子整个宇宙观的秩序,如果我们理解透了,我们的人间社会就会很清楚:要对一切创生的东西予以珍惜,对竞争的秩序予以保护,这样最终才能出现“和”。

刘军宁

政治学者,《共和、民主、宪政》《保守主义》作者

《道德经》是关于如何约束君王、把君王踩在脚底下的书,是唯一一部没有歌颂君王的书。

我觉得探讨《道德经》最大的就是,从中国文化的原则上看,中国是在呼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对同一个世界源头的认识、理解,并把这种认识和理解分享给大家。这个道,不是一个部分的道,不是一个局部的道,而是一个全盘的道。道生一,不可能两个道生一。所以宇宙万物,包括人,出自同一个地方,而不是两个地方。这个是《道德经》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

但是真正回到本源,我认可这种看法:《道德经》是关于如何约束君王、把君王踩在脚底下的书,是唯一一部没有歌颂君王的书。所以我觉得,杨鹏的第一部书(《老子详解》)非常重要。第二部书也是同样一本重要的书叫《“上帝在中国”源流考》,这本在找更往上的东西:中国的上帝跟西方的上帝是同一个上帝还是两个上帝。他写这本书以后皈依了基督教,更上了一层。在这本《杨鹏解读道德经》里,我看到一些影子,就是与基督教对话的《道德经》。如果要提什么期望的话,我希望这是一个开始。真正的结合,是描述西方人和东方人如何看到的是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月亮,而不是两个太阳、两个月亮。所以我希望以后进一步描述,你们和西方人、和以色列犹太人看到的是同一个天,同一个地。

吴思

历史学家,《血酬定律》《潜规则》作者

杨鹏的解读为中国文化的援西入道提供了一种方式。至少在将来,不言而喻的东西,可能会增加。

你(杨鹏)非常清晰地引入西方的视角去解读《道德经》,把它做了很多归类,然后归出一个非常大气的、要在公理的层面上——也就是说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意义上——建立一个公民体系的解读《道德经》。

你(杨鹏)的解读为我们读者或者为中国文化的援西入道提供了一种方式,我觉得很可能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中国人,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还是拉丁语……是哪种语言的使用者,都会努力地去想象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是什么样子的,而且尽可能地简化、提升、抽象。这(《道德经》)是我们用汉语思维的人简化、抽象所能达到的这么一个水平,就是古人达到的水平。

现在我们汉语又增加了很多来自西方的概念,包括日本汉字的概念,对世界的想象、抽象,已经有了和这个时代不同的东西,但是《道德经》仍然代表古典的最高峰或者是双峰之一。至少,儒和道都认为《易经》是自己的经典,至少儒家在抽象的成分可以达到类似的高度。然后,我们干脆就直接把英语引进来,把现代汉语引进来,把日本人对汉语的理解引进来,一起再用我们的语言想象,把古汉语融合起来,通过一种视野的融合,形成新的理解、新的创造,形成对这个世界新的想象。

我觉得这就是努力的一种。最后很可能,这个语言就是通过你的想象、你的定义,比如说“道”,形成大家公认的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然后,就是整个这汉语对世界的想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共识。是不是能够达到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公理(不敢说),至少将来不言而喻的东西,可能会增加。这是一个语言的进展,也是思维的进展,逻辑的进展。在这个意义上,你就是这个进展中的一个,再往前走,我觉得这是一个挺重要的成绩。

杨煦生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世界宗教普世伦理中心主任

中国的超越性过早内在化了。杨鹏从基督教基本价值观的议题上提出老子问题,这是目前学院派学者起码没有达到的一个水准。

研究老子,杨鹏是从西方视野来做,尤其从他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8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