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安不忘危,持之不忘亡,谋之无功之势,故曰“易”也。虽失无入有,以其微脆之故,未足以兴大功,故易也。此四者,皆说慎终也。不可以无之故而不持,不可以微之故而弗散也。无而弗持则生有焉,微而不散则生大焉。故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
处在安全的境地依然提防危险,时刻留神以防失败,谋划无功而返时该如何应对,所以说在事情没有发生的时候容易预防。虽然从非物质的非存在物成为了实际存在的东西,但是它们物质的一面仍然弱小,不足以完成大的功绩,所以说容易消除、改变。上面四个方面说的都是要保持谨慎直到最后。不能因为事物尚未形成,尚未具备形态就不注意它,不可以因为问题小就不去及时消除、解决。不具形态的东西不去注意就会变成有形的事物,小的问题不解决就会发展成大问题。所以像忧虑事情起步阶段的阻碍和困难一样忧虑事情终了时的祸患,事情就不会失败。
为之于未有,谓其安未兆也。治之于未乱。谓闭微脆也。当以慎终除微,慎微除乱。而以施为治之,形名执之,反生事原,巧辟滋作,故败失也。好欲虽微,争尚为之兴;难得之货虽细,贪盗为之起也。不学而能者,自然也。喻于学者过也。故学不学,以复众人之过。
应该在问题出现之前预防,说的是在没有预兆的时候将问题解决。在祸乱产生以前治理,说的是影响安定的因素还尚未壮大的时候将其平息。应当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来去除微小的隐患,从细处着眼来消除混乱。而以妄自施加影响的方法来治理,用行政法律手段来控制,反而生成了是非的根源,取巧或通过不正常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盛行,必然会失败。热衷于自己欲望的满足虽然是小事,但是由此争名夺利的现象就兴起了;难得的器物虽然微不足道,但是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这些东西的行为就盛行了。不学习就具备的能力,是自然具有的。这是为了说明治学之人的过错。所以说圣人所学的就是什么都不学,沿袭众人走过的道路,以保持万物自然的状态。
“其安易持”,无论是个人事业,或者天下国家大事,要能求到长治久安,就很不容易。政治的处理或者公司、行号能保持永远的常态,没有大的变动,已经是莫大的功劳了。创业艰难,守成也不容易,能够保持到长治,“其安易持”,做到平安,才容易保持长久。
“其未兆易谋”,一件事情,国家大事与个人事业都如此,当一个兆头还没有发生时,一个现象还没有出来以前,容易想办法,这是老子“为无为”之道。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每逢乱世出来平乱的大半都是道家人物?因为他能够把握“未兆”的原则。一个社会看来很安定的时候,在道家的观点来看,却正是可怕的先兆。比如我们现在的社会,国富兵强,生活富足,然而在我们看来正是很令人担忧的。因为后一代的青年,不知道困苦艰难,没有受过挫折,社会国家一旦发生问题,马上抵抗不住了,这是很严重的。
“未兆”,就是“兆头”之前。我们可以引用两句古诗:“山雨欲来风满楼”,“万木无声知雨来”,这比气象台还要灵验。夏天雷雨要来之前,高楼上的风先来,接着就是雨了,风先雨而来,这是“兆头”。什么叫“未兆”呢?就是当兆头一点影子都没有时,也就是“万木无声”的时候。有人希望学到求雨的方法,我告诉他们不必求,因为台湾只有这么一点地方,纵然求雨有灵,一场大雨又可能闹水灾了。
因为他们都是虔诚的佛门弟子,我叫他们只一心念佛就行了,不几天果然下雨了。当时我站在高楼上,极目所视,各马路上的树木连树叶也没有一片动的,那股闷气太闷了,地球的气向上蒸,慢慢碰到冷气流,当然会下雨。如果夏天登山或者在野外健行,忽然碰到很闷热的天气,树叶子动都不动,那要晓得,后面马上来的是一阵大雨,这就是“万木无声知雨来”。
所以讲中国哲学很难,诗与词中就有高深的哲学道理,因为中华民族非常爱美,尤其对文字的美更讲究,常把最高深的学问放在诗词之中。如果只当文字欣赏那就体会不出来了。我经常说,欲懂中国哲学,必须要先懂诗词,先懂历史,就是这个原故。
刚才讲到“万木无声”就是“未兆”,没有一点下雨的影子,这时候就应该“知雨来”,晓得不久要下雨了。如果要出门,就赶快带雨伞。遇到天气很闷的时候,有同学出门,一定问他到哪里去,倘使他走得远,就吩咐他带雨伞。不听话的同学,心里一定在笑,老师神经,这么大热的天气,叫我带雨伞!其实纵然不下雨还可以挡太阳,带雨伞总归是好的。几十年前出门读书时,老祖母一再叮咛带雨伞,夏天出门则叮咛带棉袄。在那个时候出外念书,不像现在是台南到台北来读书,几个钟头就到了。
当年交通困难,往往三两天以上的路程,说不定在路上忽然来一个寒流,所以夏天出门带棉袄,就是“其未兆易谋”。小至个人创业,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四个字——“深思熟虑”。要好好的想,深深的思考而熟虑,不能马虎,也就是老子讲的“图难于易”。
《道德经古本合订》李辉
《道德经注》王弼
《老子他说》南怀瑾
道德经
第六十二章:如何消免自己的罪过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平淡处事的一流人才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对人生茫然的人们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以德报怨的问题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大事不难,小事不易(上)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大事不难,小事不易(下)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谁是轻诺寡信的人
朗读:叶子,《论语》爱好者,朗读爱好者,感谢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9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