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道日损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7/12

甲:每天学习《道德经》开启人生智慧门,大家好!欢迎走进河北承中文化百姓论道直播间,我是《道德经》研习者静馨,这位是《道德经》解说员张瑞环老师,张老师好!

乙:靜馨老师好!大家好!

甲: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体是本性之苗,属于有形的部分,身体的命之根属于无形的,要想养育命之根,恢复本性,就必须去掉私欲妄为,守中抱一不争。如果舍本逐末,在后天领域对有形物质作为无穷的研究,都是属于知识的层面。今天我们和老师研学《老子》第四十八章为道日损。

乙:好的,我们共同研学,先看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无事,及以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甲:老师,我们研学经文:为学日益的经义。

乙:我们先看注释:为:为求,欲以,取从。益:增益知见。这句经文的今译是:为求从行于学业,天天在增加新的知见理法。

甲:老师,这句经文我不太理解,再详解一下好吗?

乙:好的,为学是后天建立的一套学科体系,人从出生呱呱坠地,从零开始,学习人世间的智慧和学识,从上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等等都是通过学习获得人世间的知识。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这就是每个人都要经历过的历程,随着这种知识掌握得越多,为了物质的追求,私欲妄念也就层出不穷。

甲:老师难道人的一生就是如此为学日益吗?

乙:知识和物质欲妄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而生命却是有限的,我们看许多成功的大人物,身缠亿万的富豪在生老病死前也无能为力,功成身死,什么都带不走,生命的意义就只有这样吗?

甲:是呀!我们要反思这个问题,我们再研学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经义。

乙:先看注释:损:弃舍,放下。无为:无欲何其为。这句经文的今译是:选择从天天在放下舍弃欲识之中。舍掉再舍掉,以到舍尽欲识的无为中,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才能无不为。

甲:老师,这里的为道是不是与为学的意义不一样?

乙:是的,知见有两向性,为学是为求学识而学,天天增加名识知解。为求道而深,天天舍离欲识以至不欲为,达到不知无不知。

甲:老师,为道是让我们取向于道,对整个宇宙真理的认识追求的是生命大智慧,舍之又舍,不断地减少自己因物质享乐和情感纠葛而产生的妄念,欲妄,执着争斗和是非,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乙:可以这样理解,真正的为道者是内求,而不是外求,是脚踏实地去为众生服务,从小我走向大我的减法人生。

甲:老师,老子的无为思想是什么都不干吗?

乙:不是的,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无欲的为,无为即自然,天之道的品质,这不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圣人之为,符合天意之为,是真为,善为。恰当的为,无为而无不为是以天合天,以道合道,自然而然的圆满境界。

甲:老师,我们要想达到无为的状态,必须去掉妄欲,有欲就会有执着,只有守中,去欲,不断舍之又舍,才能逐渐达到无为而无不为。我们再研学经文:取天下常无事,及以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的经义。

乙:先看经文注释:取:取治,取宁,取信。无事:清静无为天下正,乱者自了。不激生新的动乱。及:涉身、进行。不足:达不到安定天下的目的效果。这句经文的今译是:取治天下本常当以无事而处,如果涉身有事作为,欲以与民,则不足以取治取宁天下。

甲:这句经文是不是告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以无事的状态,才能取治,取宁,取信天下。

乙:是的,取治取宁天下要舍弃欲识清静无事,如果欲身为有事兴作施治,则不能不足以取治取宁天下。

甲:那怎样才能做到取治取宁天下呢?

乙:安外先安内,安下先安上,不出底限门,不出生事门,不出屋门,不出惑门,不出心门。那我们怎样守住这些门呢?就是反观内求,内明外虚,内定外应,欲死而性复生,人欲心死而道心生。

甲:是不是让我们制心一处,守住心清静无为回归本性,保持一颗平常心,得到不狂喜,失去不焦虑,一切都顺其自然。

乙:是的,道性,德性,人性,欲性。欲性的善特征是心正直不昧,心公平不偏,心仁慈不弃。这是人人都应学会用的心。

甲:如果一个人的起心动念就是为了自私贪欲,残暴争夺奴役他人,霸占天下,试图用金钱来浇铸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拥有金山银山也不会江山永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只有累积功德,才能改变命运,福荫子孙后代。

乙:是的,民意为天,害民意既逆天理,就必遭不可抗拒的天惩。所以理论必须重在规律的指导作用,否则就不能使人理律通达,内因觉悟,自愿能动。

甲:好的,感谢老师的详细讲解,为道日损,是追求生命的大智慧,欲追求智慧,必先正德,正德的过程就是放下舍弃欲识的过程,认识自己的过程,德正则无事,无事才可以进入道的境界,获得大智大慧。如果人能够自控,放下得失,就会转变为平常心,用平常心做事,就能够取天下,这里取天下寓意为天下太平,人生太平之意。老子留下五千言《道德经》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安康幸福,而是为了整个世界和人类的长治久安。今天我们就研学到这里,小百姓悟大道,下期我们接着唠!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9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