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5/6/27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23/6122185.html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

我们接着来看《道德经》第九章的:“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

金玉,金,青铜器。先秦时,金多指青铜器。玉,圭璧一类的礼器。

青铜器和玉器代表了春秋贵族,君主的身份地位、权力和财富。

这句话和前面的“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说做事不要做的太满,讲的是如果你家里金银财宝堆的太多,堆到太满的时候,你可能就未必能守得住。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它的深层次含义不仅是礼器和财富的丧失,而且是指贵族身份和权力的颠覆。

一切都在变动中,没有永久的富贵!

室,先秦贵族第宅皆为堂室结构。堂在前,室在后,中隔以墙。分为堂上和室内,宗廟也是这样。

堂上为议事,行礼,宴享之所在;室即为内寝。室与主人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最隐蔽,故金玉之类,即藏于这里。

莫之能守,《孟子.盡心》下:“孟子曰:諸候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关于“盈”,有的版本写的是“金玉满室”,有的写的“金玉满堂”,帛书甲本是“金玉盈室”,“盈”即是满。为什么满了,反而守不住了呢?

因为“盈”字这个满,它是一个动词,发心和你的目的。如果,你的目的是把家里的钱搞得越来越满,这时候就可能就守不住它了。

因为,你只看中钱,钱反而会走。其实,这里边确实有一个朴素的道理。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我们一定要认识到钱,它只是一个做事的附产品,而做这个事本身才很关键。

如果,你只把着眼点,放到一个附产品上,结果肯定会适得其反。

古人所讲:“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吧。

好多人说,那是不是仗义疏财就好?这么理解也对也不对,我们可以更深入的来理解一下。财为什么而聚?

如果,你的主观意愿是聚财的话,只为自己个人捞取,人就散了,大家就不愿意追随你做事了。

而如果你做事财散,赚的财愿意跟大家去分享,让大家多富有,带领大家再多去赚钱,这时候大家就愿意继续追随你了。

所以,财散人聚。由此可见,所谓财聚和财散,都是从个人的意愿、出发点以及起心动念如何来决定的。这个决定取决于你的着眼点,是在做事上还是在别的什么上。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兴旺,乃至最后败亡的,有好多企业都是这样的,对不对?

当然,这其中肯定有竞争的因素,也有经济变化的因素。

但是,更多是企业家以及老板们个人修养的问题居多。

如果,我们拉长尺度看问题的话,真能够看一代人、二代人的话,肯定会发现这种规律,真的是存在的,而且还不会少。

所以,古人说,“富不过三代”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我们现在看不到,看看以住的历史就很清楚了。因为,任何时候,人性是永远不会变的。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这样的一个法则。

其实,不光财富如此,其他一切事物都是如此,盛极而衰,这也是自然规律,天道如此。

人类追求文明,科学进步,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自身的灭亡。这一切,二千六百年前的老子就已经洞察,所以他才提倡“无为”。

老子这些智慧,后世也有很多大学者论述过这样的思想。比如,孟子也讲过一句话叫“为富不仁”。

关于,“为富不仁”,我们现在汉语解释,都用来指责富人,说富人为富不仁。

实际上孟子当时不是用来指责谁的,孟子也是在讲述一个原则,一个规律而已。

“为富不仁”,并不是说作为一个富人,他就一定不是好人,一定不仁义,不是这样来理解的。

“为富”的“为”字,它是一个动词,就是说你主观意愿就想要富,就想要钱,你就会做出不仁义的事来,这才是这个话的真正含义。

这个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这个世界上做事是最主要的,它才是核心的关键,关键的核心。

如果,做事情做一件好事,对大家有意义的事,它的副产品自然会有很多,比如财富、尊重等等。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把目光从财富上放下来一些,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14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