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82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5/7/14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

各位师兄们好,咱们继续来分享《道德经》,这是第八十二篇。

咱们上面一篇介绍了“善行,无辙跡;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这句。

这是道德经的第二十七章,基本上也算完成三分之一了。

一上来老子先举了生活中的五个常见的例子,以引出正文。

第一个是善于走路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像是古龙笔下的香帅楚留香的“踏雪无痕”。

第二个是善于说话的人,不会留下把柄,像是苏秦张仪那样的语言大师,一连说上几天几夜都不会重复。

第三个是善于计算的人,哪怕不用筹策等工具都很厉害,比如《雨人》电影里面的雷蒙,看上去很自闭且精神有问题,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就连计算器都比不上。

接下来是善于关闭的人,别人不用工具就无法打开。

最后是善于捆绑的人,他们甚至不用绳子都可以把东西绑好。

好,上一章的几个例子就介绍到这里,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后面老子想要说些什么。

②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我们对于人或者事物,往往喜欢以好或不好来描述,也就是二元分别,这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

比如说在那些孩子们看的动画片中,一般来说主角都是绝对正义,相对应就要有一个绝对邪恶的大反派Boss才行,一切剧情肯定是围绕着这个“善与恶”的对抗展开。

而且肯定前期善良的一方会比较弱,但最后一路打怪升级,最终击败大反派,成功拯救世界,剧情几乎是千篇一律。

只不过在许多成年人的认知中,同样也依然习惯于这种“善恶”二分法来看这个世界,这说好听点是爱憎分明,不好听就是太过幼稚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一切事物都需要辩证来看待才行,包括善恶也是随时在转化着,如果我们总是认为这些一成不变的话,那自然就会有问题。

那么真正的圣人如何来面对“善恶”这个问题呢,咱们一起来看看老子如何开示。

对于那些优点很多的人,圣人们就会从他们的身上来学习这些优点,以提升自己;相反那些缺点很多的人——也就是我们世俗中认为的恶人,圣人们就会从他们的缺点上进行反省,以避免自己也有同样的问题。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

没错,儒家的圣人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因此在圣人们的眼中,是根本不存在那么明显的善恶之分的,对于他们来说,优秀的人可以学他们的优点,“糟糕的人”可以借鉴他们的缺点,反正都能对自己有所帮助,甚至都可以看作是自己的“老师”。

不仅仅对人是这样,对物品也是如此,我们普通人眼中,总喜欢把这个世界万物划分出无数个等级——级别越高就越有价值,比如说房子车子珠宝首饰手表,而级别越低就越不值得珍惜。

但这些往往充满了“傲慢和偏见”,我们就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比如说如今粮食的产量越来越高,导致很多人都觉得粮食很“廉价”,尤其是那些馒头包子方便面等等,几乎不值几个钱,浪费了也不算什么。

可是如果有一天遇到特殊情况,粮食供应出现了问题——就像是去年上海疫情“居家”的时候,就连长芽的土豆都是美味了,供不应求,相反车子珠宝反而没什么用了。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14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