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奥秘:第7讲柔弱胜刚强
(外: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弱肉强食、物兑天择、优胜劣汰,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似乎都有强者为大,弱者淘汰,然而老子对此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道德经》(第四十章)中说:弱者道之用,就是告诉我们弱可胜强,柔能胜刚,那么,弱为什么可以胜强,柔又靠什么可以胜刚呢,在这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之中,又蕴含着怎样的人生智慧呢?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为我们讲解柔弱胜刚强,请继续收看)
老子告诉我们(《道德经》第40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他是互为体用,你没有弱,他反不了,你要他反,你非用弱不可,你看历史上,一个朝代,为什么会灭亡,就一个字就够了:“弱”,一开始弱它就亡了,它始终很强,会改朝换代吗?不会,你看不管哪个朝代,明朝刚开始很强,后来一弱,清兵就入关了。清朝刚开始很强,后来一弱,清朝就不见了,那为什么要让它不见了,这个道理才重要,如果不见了是不好的,那你就让它永远存在就好了,不见了才是好的,那叫什么道理。我们现在可以很清楚的,来说明这件事情。道,它本来是混沌之中,她没有强弱,没有好坏,没有美丑,没有善恶,这些东西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第十四章讲清楚,道是什么?道是无状之状,你说它没有形状吗,它有形状,你说它有形状,他就看不到形状,无物之象,你说它里面没有物?它有物,你说它他有物,他根本就没有象,为什么?因为他是混沌?他是阴阳不分,他是混而为一,但是,道如果永远是混沌的,他就产生不了万物。所以道必须要动,因为它一动,就打破这个混沌状态,混沌状态就慢慢的,从混合为一、全无分别,来到了有差异性,就变成,万事万物,这就是老子所讲的,道它怎么样去产生万事万物?可是人呢,显得聪明,他说你看这个跟那个不同,你看玫瑰花,它就长成这个样子,月桂就长成那个样子,因此就把它区隔开来,就给了它很多名称,这一来就糟糕了,你看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他就说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他说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个就叫做美,这个是美呀加以赞美的话,然后谁看到美都要争啊,然后不择手段。那这样的话,你有这个美的观念干嘛?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你知道这是善的,那就糟糕了,你马上有一种不善的观念。
(外: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凭借感官,去区分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而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真善美,厌弃假恶丑,但是老子为什么说人有了真假美丑之分,反而不好呢?)
你看现在人就很矛盾,你去帮助一个乞丐,你才给了他一点钱,你心里就开始后悔了,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他是真的,我给他就是做善事,如果我给他,我给他那我不愚蠢吗。你就为那么一点点钱,搞的自己忐忑不安,所以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有了善以后,大家就通通往善的地方走,那个恶的地方,他就避开来,这个时候呢,最可怕是什么?就造成很多假的善。因为他要吸引你去,他明明是不善的,他就装成很善,然后他就变成伪君子,他就变身欺世盗名,那种种这个假的就出来了。我们刚开始也许是好意,说真假要分清楚,但是第一个我没有能力去分,第二个我们不可能有(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说为什么《道德经》第一章一开口就讲:道可道非常道,现在我们是越来越清楚了,因为道,它是玄妙的,道,它是看不清楚,说不明白的,你要明白,怎么办?不是靠读书啊,不是靠备课,而是什么,你要从实践当中去了解,去把它弄明白,这样你才知道,哦,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大家认为很美的东西,最后是不美的,那你就不会很执着,说我要美的。年轻人要选对象,要美貌要年轻,那很简单,它很快就会让你知道,既不美貌也不年轻,用什么,用一个弱字,这个弱一来你很美就变不美,你很年轻就变很老,道就是这个样子,这才自然,它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不要有这些骗自己的一些想法,你美又怎么样,很快就不美了,你有钱又怎么样?很快就穷了,你很好怎么样突然间变坏了,可是现在我们知不知道,根本就反道撇开了。这就糟糕了。道,它是走反的路,要走反的路就必定使它弱,所以它不是什么权谋,他也不是什么坏心,有什么不良企图,或者是专门对万事万物过不去,因为这样才自然。
(外: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强可变弱,穷可变富,所以我们所追求的,和我们所得到的,也许正好是相反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现实生活中的强弱、好坏、美丑,它有真正的衡量标准吗?)
我们一定要记住,强弱,好坏,美丑,善恶,它的标准是不能一致的,如果一致,那就更糟糕了,那个女孩子漂亮来玩,那完了,所有男生都去追她了,追不到她我就不结婚,那个女孩子不惨了,男人也惨了。所以情人眼中出西施,你看不漂亮?我偏看得很漂亮,你看不顺眼,我就看得很顺眼,这才合道,这才是自然,更重要的是什么,反者道之动,这些分别,到最后都在道的运动当中一个一个被取消掉,被改变。这个国家很强,很快变不强了,很强变不强,只要一个字就够了,“弱”,一弱它就不强了,这个国家,他的矿产很丰富,你只要让它一弱,就是采光了,它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再说一遍弱者道之用,就是说它完全是靠让你弱,然后把你回归原点,重新再出发。那要使它反,就很自然地让你弱。像这些就是老子的中心思想,就是自然,没有人为的,强变弱,弱变强,富变穷,穷变富。所以《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讲的最清楚。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的道理,就是天道,天道是什么?很难讲,但是你真的要老子给我们做个比喻,就好像你把弓张开来,干嘛?要射中一个目标啊,那你看,我这怎么那么高呢?就把它压下来一点,我举高一点,我怎么那么低呢,就把它举高一点,我怎么偏右呢?调整一下,上下左右,你为什么调,就是要对准目标了。因此呢天道就是什么?有余的我就损你一点,不足的我就补你一点,它没有刻意的,它也没有调查你是谁,然后才做决定,它都没有。现代社会刚好是相反,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们经常什么?剥夺那些不足的,然后呢,去帮助那些有余的,然后呢还沾沾自喜,认为我有办法,这是违反天道,违反天道会怎么样?我不知道,自作自受而已,你很快就可以看到。(外:天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道德经》正是根据自然的规律告诉我们弱者道之用,而我们在观察自然时,常常可以看到,动物世界中的弱肉强食,那么在大自然中,究竟是强者为大,还是柔弱胜刚强呢?)我们也经常讲一些话,说什么树大招风啊,枪打出头鸟啊,可见到今天还是这个样子,你要出头,他就把你打掉,你躲起来,他就让你安全了。第四十二章,就写了这么一句话,强梁者不得其死,他告诉你,很刚暴的人,最后是不得善终的,为什么?因为一定有人比你更刚暴,它只好使你变弱,别人才有办法收拾你,所以为什么人上一定有人,就是这个道理。你说你是最强,是因为你不知道还有比你更强的人,你才说我最强,而因为你是最强的,所以那个比你更强的他一定拿你当目标,他不会把别人当目标,所以你最后一定死在他手上,这些道 理都是非常清楚的。《道德经》第五十章,讲的非常清楚,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兕就是犀牛,犀牛它凶,他凭什么凶?因为它的角很厉害。老虎它的爪子很厉害,如果它的爪子,抓抓抓抓不着地方,那爪子也没有用。你很强,它就抓你,你很弱,它就根本抓不到你。兵呢,就是说,很锋利的那种兵器,如果没有地方那你割,你找不到可以下手的地方,那你刀器再厉害有什么用。这就告诉我们,你正面的是躲不掉的,可是你负面呢,它反而很容易躲来躲去,适应。你弱,你反而安全,你刚强,你反而很脆弱,你到自然现象里面,去找这个印证,那是太容易了。风一吹,竹子这样摇摇晃晃它不会断,因为它很柔,它很弱嘛,它里面是空的,可是大树呢,它很硬,很刚健,连根给你拔掉,同样那一阵风,竹子没有事摇摇晃晃就算了,大树怎么倒了?这就是你不弱,你不弱它就有办法整你,你弱了它根本无用武之地。
(外: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告诉我们,柔弱可以胜刚强,而《道德经》正是从大自然的规律中,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规律,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提醒呢?)
年轻人刚进入社会,他老喜欢锋芒毕露,这是吃大亏的。哎这我懂,这我们老师教过,这个我读的书比你还多,这个我实习的时候搞过多少次了,那就是完全违反老子所讲的道理,你看大人物,大多数,出生于穷人的家庭,这不是很奇怪。你可以去看统计,很少说富有家庭,会培养出很好的人才来,很少,因为他没有吃过苦头,他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弱,他只知道强而已。《道德经》第22章,我们看一看,曲则全、枉刚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曲则全,曲就是委曲,委曲它反而容易保全,所以我们根据这句话,我们就讲,委曲求全。枉刚直,枉就是弯曲,直就是伸直,你会弯曲的人你才会伸直,你真崩崩的,弯就不弯,最后就断掉了,你怎么能伸直呢?所以为什么一个人身段要软,然后呢,你要知道随时有弹性,你才能够做一个正直的人。洼则盈,就是只要你低下,你就可以得到很多好外,所以常常讲,我不懂,请你多指教,你就得到很多东西。大海之所以叫做大海,就是它比谁都低,然后所有的水都通通给它,它得益最多,它永远不缺水的。敝则新,敝就是破旧,破旧以后他就会变成新的,因为你衣服实在不能再穿了,那你这个时候就买个新的也没有人说你浪费,就是因为你太破旧了,所以你就变成新的了。少则得,就是你少了,人家自然会补给你,这一补,说不定就补多了。多则惑,你多了以后你就迷惑了,为什么呢?假定你有一百套西装,出门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要空哪一套了,搞了一个,两个小时,还出不了门,因为这身穿穿,这件好,那身穿穿,那件好。所以学生为什么要穿制服,就是叫你不要费这些精神,早上起来闭着眼睛,就穿那件制服,之后就到学校去了,否则的话,你到学校一看,他穿这样,他穿那样,早知道我穿那套,这叫什么,那你还上什么课,你就不要上课了。所以各有各的好处。曲、枉、洼、敝都是弱的一面,而全、直、盈、新,它都是强的一面,你刚强,你强劲,你搞的过柔弱、退让的吗?
(外:道德经中所讲的道,处年体现出柔弱胜刚强的基本规律,我们在现实社会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柔弱胜刚强的现象,由此可见,柔弱胜刚强确实是人生中的一种大智慧。那么这种智慧是否可以运用到家庭生活中呢?)
你看以前,做妻子的人,她就很厉害,先生很晚才回家,她不会像现在的妻子一样,现在的妻子,她认为你强,我比你还强呢,一进门脸色就难看,你跑哪里去了,这么晚才下班,我不相信,刚才去哪了,你给我从实招来,那两个人就吵架了,那有什么好结果。她就是不懂得弱才是真正有作用的。以前的太太,先生晚回家,他就一招办法,这是把晚饭摆在那里,她不吃,先生就看着不对呀,我打电话叫你先吃,你怎么不先吃呢,她也不会说你不回来,人家不好意思吃,你讨这种人情干什么,她也不会说人家在等你嘛,人会说你等我干什么,这些都是挨骂的。你看以前会当太太的人,先生一说,我打电话叫你先吃,你怎么不先吃呢?她说人家不饿。人家不饿嘛,先生就很不好意思了,赶快吃赶快吃,然后他下次就尽量地早点回来,这不没事了。你硬碰硬,两个人都倒霉了。弱,它才是道之用。我们从太多的状况可以看出来,一个女儿,你看女儿出去很晚才回来,你怎么办?父母都不关心她继续睡觉,你像父母吗?所以他就坐在那里,两老坐在那里,一进门就问他几点了,你到哪里去了?有什么用,我不知道有什么用,现在人人都相信这一套,认为我是我的责任,我爱他,所以我责备得深哪,没有这回事。你看以前的人多会用老子的方法,两个人坐在那等,因为心里会着急呀,听到按门铃了,两个人赶快到房间里面去,让她等一会儿,你假装在睡觉,然后去在开门,二话不说,到墙上挂钟去看,几点钟,但也不讲话,你就去睡觉了,那个女儿她会不反省嘛。那第二天早晨女儿就跟爸妈说明了,我么这晚回来不好意思,爸爸怎么说,爸爸说我到没有怎么样了,你妈妈担心的就是不能睡,你先跟你妈妈讲就好了,不要跟我讲。她就跟妈妈讲,妈妈说我好睡得很,就你爸爸操心得要命,两个人都示弱,你是赢者,你都很强,你绝对输光光,这样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老子主张无为,可是我们对无为呀,又是一片误解,这是非常糟糕的事,因此我们接下来就要探讨一下,为什么老子,主张无为?难道他希望我们永远不前进、永远不刚强,一直处于弱态吗?谢谢。
相关链接
《道德经》第1-81章合集(全书完)
1《道德经》跟读版第1-37章
2《道德经》跟读版第38-81章(全书完)
其他相关链接
1糖果人生推荐读书书目合集(年4月-年4月)
2《小王子》第1-3集合集(全书完)
3《老人与海》第1-4章合集(全书完)
4《大学》原文、解读及音频等相关内容合集
5《资治通鉴》第1-卷合集
6年8月好文分享合集
7百家姓(音频+跟读版)
8《宋词三百首》1-首合集
9《三字经》(音频+跟读)
10《千字文》原文诵读(音频+跟读版)
11《千字文》原文诵读(新音频+新跟读版)
12《西游记》1-回合集(全书完)
13《孟子》1-14卷合集(全书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