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上)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chú)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其犹橐(tuó)龠(yuè)乎?
赏析
本章由天地的“不仁”,讲到圣人的“不仁”,进而提出了“守中”的思想。
表面上写的是“天地”,其实所说的依然是“道”,是对“道”的进一步阐述。
由于“不仁”是相对于“仁”而言的,所以一般人很容易作贬义的理解。
其实,这里的所谓“不仁”,指的是无所偏爱、公正无私的运行法则,这里老子再次表明其道的“自然”属性,而不具备人格化的神性。
文中以“刍狗”做比喻,以说明“不仁”。
所谓“刍狗”,即刍草和狗畜。
说明“天地”“圣人”对“百姓”和“刍狗”是一视同仁的,这里所体现的是道家的“万物为一”的思想。
此章后面又以“橐(tuó)龠(yuè)”喻天下之间的秩序,天地之间总有万物发展的空间,正如风箱中总留有空隙一样。
而越是留有万物发展的空间,天地就越有能力使万物生。
*本文参考河南大学出版社《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每天早上6:00更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