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吾言易知也,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夫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懐玉。
《道德经》通行本(王弼注本)如下: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而天下没人能够理解,没人能够实行。
我的话有宗旨,用到事上也有根据。我主张的仅仅是让人“无知”罢了,(如“绝圣弃智”、“慈、俭、不争”,这些都是最简单的,不需要耗费心机。但是世人都习惯在“知见”上用心追逐)所以不理解我之真义。
理解的我的人很稀少,按我讲的去做的人就更难能可贵了。(因为这样的人太少了)所以圣人往往身穿粗布之衣而怀藏着宝玉(和光同尘,深藏不露,难以被众人发现)。
本章一是老子在自述“曲高和寡”,二是继续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即“无知无欲”简单易行而民不行;
佛家亦讲“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儒家亦讲“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聖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道德经》通行本(王弼注本)如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无知,最好了。无知却自认为有知,就是病。圣人之所以不病,是因为他把前面的“以无知为有知”的病当作病,所以他才不病。
本章是解释上一章的“夫惟无知也,是以不我知”里面的“无知”。
老子怕世人理解此“无知”就是“一无所知”的愚痴,所以加以展开说明。
世人以能所相对待的分别之知为“有所知”。
圣人以离物绝待的无分别之知为“无所知”。
此乃世人所不知,圣人独知。若人知道自己所不知,则为上;若不知却自认为有所知,则为病。
若病此病,则不病矣。
若水中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8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