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最深层的国防
前言:
文化是最深层的国防!
是民族强盛的、最底层的、最深远的动力。
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
有了根,才能有民族之魂。
有了魂,才能迸发出改天换地的精神力量。
中华儿女只要在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上达成统一共识。
天下太平就离我们不远了。
華夏興,天下寜。
中国人的根与魂,华夏文明的最早源头,是三皇五帝,黄老庄之学。
天、人、权三道,是华夏文化的核心。
故谓道、儒、法三家同源一体。
《道德经》是正本清源的第一本典籍。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注解:
大道废,有仁义。
“仁”“义”字小篆
上一章讲,得道圣王治理天下,效法大道,施不言之教,行无为之治,便可天下太平,百姓生生不息,怡然自得。
本章从反面阐明,如果不以道治天下,又会怎么样呢?
君王不再效法大道来治理天下,则天下失道。
后世对道,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误解。认为道生化万物,并充斥着万物,无处不在,所以一切事物,反过来也都是道的体现,一切行为,也都是道的运用,什么都是道,人也无论做什么都合乎道。
这是一种比较庸常流俗的谬误之见,以妄为常。
后世所谓的,多少多少教合一,什么什么教同源,又是无论啥啥的都是道,无不是以妄为常的失道离道之妄语。
前面章节中,道德经已经说过,“不知常,妄做,凶”,判断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合乎大道,它是有标准的,不是随便怎么胡来都是道。这个标准,就是知常不妄。这个“常”,就是天道永恒。
人的所作所为,合乎天道,则为得道。不合乎天道,就是失道。失道,始于以人害天。以人害天,是怎么发生的呢?
人有言为信,以信为常,则大伪出。
这是华夏文明的一个最根本的特征,以天为锚,为判准。
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则没有超越人类自身的更高锚定和判准,他们是以人言为标准,故有以信称义之理。
以人言为标准,就比较麻烦了。大家都是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到底谁说的才对呢?
道德经认为,上面那些以伪起诈的人,他们都是在胡说八道。
只要是人口说出来的,都不是道。所以圣人行不言之教。
既然以人害天这种事已经发生了,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华夏文明里的儒家思想,应运而出。
儒家认为,既然每个人都说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样一直争斗下去,影响社会正常运转和秩序啊。
为了生活还能继续,我们还是要和谐,中庸,仁爱,体现和谐,中庸,仁爱思想的,就是仁义。
儒家给失去天道之锚和判准的社会,又重新找到了一个新的锚定和判准,仁义。
仁,不要伤害别人,
义,不要做不正当的事。
虽然所有的人都在因信称义,以信起伪,以伪起诈,那只要还有这两个最低的底线存在,不管大家怎么喜欢胡说八道,至少社会秩序还不至于会崩溃,大家还能快乐的群居下去。这就是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伪”字小篆
先有以人害天,接着以言称信,继而以信称义,再有以信起伪,最后以伪起诈。这就是大道崩废后的,人类文化-思想-社会构型路线图。
智慧是怎么来的呢?
道德经认为,人类的智慧,只是人类的发明,并非宇宙中到处长满的东西,人类从上面抠下来的。人类从先天自明的公理出发,演绎出各种符号体系,和思想文化体系。这些公理,作为最基本的前提的前提,它们真的是“真理”吗?
那到底是谁眼里的世界是唯一的真实呢?
道德经认为,没有普适的真实。在早前的章节中,已经阐明过,道德经认为,任何参照系之间,都是等价的。
所有的参照系,都要以天道为锚,任何参照系互为锚定,以天道观之,皆为不合法。虽然看上去,说的头头是道,很有道理的样子,可是都不是天道啊,都只是人言而已,以言为信,以信起伪,越是说的看起来深刻有道理的思想学说,其实越是巧伪之术。
人类的智慧,以天道观之,大伪也。
六亲不和,有孝慈。
“孝”“慈”字小篆
为什么会有六亲不和呢?因为你说你的,他说他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说的才有理呢?还是得出台一个判准出来。不然每天就吵架了,还怎么把生活维持下去。这个判准,就是孝慈。
孝,儿孙晚辈要孝顺父母长辈。
慈,父母长辈要慈爱儿孙晚辈。
可这也都是人为的判准啊。而非天道。
为什么会出现六亲不和这种状况呢?
道德经认为,还是因为以言起信,以信称义,以信起伪,以伪起诈。
如果没有这样的以人害天的现象出现,也就不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
国家昏乱,有忠臣。
“忠”字小篆
上句从家庭这个社会构成的微观单位来说明以人害天造成的乱象,一个家庭都无法和睦相处,可想而知,整个社会,宏观上的群居关系,也会是一团糟。
每个家庭,都无法和其他家庭和睦相处,每个宗族也和其他宗族无法和睦相处,每个组织,也都无法和其他组织和睦相处。这样,就表现出排他性,排他性,就是现在人们通常说的“主义”,有了主义,必然会有团团伙伙搞党争。
道德经认为,党派政治,是社会治理最糟糕的选择,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是一个社会昏乱到了极致的表现。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忠臣应运而生了。忠臣,中正无私,忠信不党之臣。
只有忠臣,才能对抗和王权离心的结党营私团伙,让天下再次恢复秩序,让君王重新成为社会秩序的唯一锚定和判准。
而当没有忠臣挺身而出,或者说,忠臣的势力,敌不过私党的势力的时候,那么国家就会失去王权这个锚定,社会秩序,就会分崩离析,知道再次出现下一个锚定来组织稳固下来昏乱的社会秩序。
大明朝,就是社会昏乱,忠臣敌不过私党,才导致了亡国。
江南豪强与权贵私党们,他们为什么要接受满人的统治呢?
并非满人多么英明,而是,被私党乱民们弄的分崩离析的社会秩序,迫切的需要一个新的锚定稳定下来。哪怕,这个代价,是给人做奴才也不惜。
私党没有能力自己做社会秩序的锚定吗?
给天下秩序做锚定,不是私党的自带属性,私党之为私党,概为一己之私,而非为苍生。不仅是大明朝,其实中国古代王朝,每一朝的兴衰,都是沿着从失道到亡天下这条路线图在循行,一朝又一朝,循环往复。
天下先是其道,后失其锚,再失其序,终至不救。
如果社会已经出现了以人害天的失道之象,那么应该怎么扭转这一切呢?
怎么才能让社会重新恢复那种天真淳朴的秩序和景象呢?
到底怎样才能让社会一直长治久安下去呢?
这个问题,道德经将在下一章给出解答。
思维导图学习
注:本文由文化传播小组整理,白云先生注释。
思维七层级
最高层级:道易思维
次之:易象思维
次之:象数思维
次之:数理思维
次之:逻辑思维
次之:模型思维
最低:谵妄思维
你的思维属于哪一个层级呢?
《道德经》群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9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