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老子为人类设计的理想国,老子是典型的无政府主义者,他认为一切都没有的社会才是最好的社会,在他的理解当中,国家,民族,种族,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姓名都是至乱的根源和多余的存在。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在周王朝建立之初,武王分封了诸多诸侯,而且他们当时领地都很小,到老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各国开始互相征伐和吞并,大国开始出现,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老子认为这样的吞并和战争,仍然来自于人类的价值标准,因为土地要多,国家要强,人口要多,资源要丰富,在这些价值导向下,战争和吞并便无可避免。
小国寡民是指没有战争和吞并的社会,因为没有大小和多少的区分,自然也不会有战争,指国与国或人与人和平共处的状态。
什伯之器是指效率十倍于人类的先进器具,这些器具正是为了满足帝王们的野心而出现的,他们要用这些器具发动战争或者为自己营造宫室,不用这些东西,百姓自己不会受劳役和兵役之苦。
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舟车是人类用于迁移的工具,迁移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有了战争、奴役和压迫,民众无法生存才会迁移。
此处是指百姓与政权之间能够和睦相处,政权能够体恤民生之苦,能够为百姓提供基本的服务和保障。
虽然也有兵器和军队,但从不秀肌肉,更没有用武之地,因为在一个没有大小,强弱和多少之分的天下,根本就不会发生战争。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让人类回归到结绳记事的时代,有很多人借此来攻击老子,认为他有愚民和反智的倾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片面地理解,老子认为人类社会的动乱之源,就来自于人类的认知和分辨,而结绳记事的时代是人类最自然的状态,那时的人类对万物一无所知,更没有建立价值标准,所以根本不存在战争,奴役和压迫。
反智和愚民则是谎言来管理国家,用破坏人的心智和价值观来奴化民众,以期达到永远执政的目的,这与老子的思想有天壤之别。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在老子的理想国中,人们可以自由地享受食物,自由地着装,自由地居住,自由地按照习俗生活。
与此同时,在当时的一些大国中,百姓的一切自由都被剥夺,他们不能自由地享受食物,因为他要承担重税,他们不能自由居住,因为不允许迁徙,他们不能自由着装,不能按照已有的习俗生活,因为有人要移风异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国家很小,所以国家之间距离很小,甚至小到可以听到对方的鸡鸣狗吠之声,百姓至老死也不发生矛盾的争斗。
这的确是一幅理想的生活画卷,鸡犬之声相闻是指一种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反之,在战乱频仍的社会,百姓们都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哪里还有鸡犬的生存空间呢?
邻国相望,但却没有战争,人与人交往却没有纷争,因为在老子的理想国中,那里没有金钱,权力,地位和名望,也没有大小,强弱,成败,得失,多少和穷富等价值标准,所有人生活在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之中,享受着没有战争,奴役和压迫的自由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