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笔者,道德经、圣经你讲得够多了,为什么不讲讲中华另一部奇书——易经?简单的回答就是,与前面两者相比,它不够格。
小器、中术、大道,这是文化界的共识,也是认识层面的质的升级。简单打个比方,你要去某个地方,父母为你准备了充足的物资以备不需,这就大约算是“器”的层面;江湖术士提前为你占卜,告诉你此行吉凶,为你禳解,应该是“术”的水平;而如果你本身修道,则可借圣灵的指引,当去即去,当休便休,一旦能去,无论吉凶,都是神的美意,或为护佑,或为试炼,洒脱超然,这就是“大道”的无上。
道教对老子的异化,恰恰就在于把“道”拉下成了“术”,书符念咒,热闹非凡,实则奇low无比。《道德经》全书没有一丝一毫佛道符咒的影子,有的只是大道傍身的“无为”胜有为。“陵行不避矢虎,入军不被甲兵。矢无所椯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你既不用准备“器”,亦不用提前借着“术”来预测而躲避,“道”就会让绝境、死地远离你。
其实圣经旧约在还没有赐予人类圣灵之前,为了揣摩上天的旨意,乌陵和土明也曾发挥过“器”的效用,作用类似于我们“术”的精华——易经,新约之后,为了防止交鬼以及恶灵的干扰,那种方法就被“祈祷”完全代替了,尤其在祈祷后加盖“奉主之名”的戳,更是保险万分,这是一种灵的质变。
要说《道德经》完全没有“术”的影子,也不完全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以及“反者,道之动也;弱者,道之用也”结合起来,就几乎可以为所有的随机数字游戏建立一个万能的模型。
最高级的“器”由“术”的原理而来;最高级的“术”又编织成了“道”——宇宙的玄妙正出于此。
#暮春谷雨#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3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