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5/1/1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之,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使我介然有之”。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啊,我稍加思索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在大道上行走最怕的就是走进歧途。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大道那么平坦,可是有的人就好走小路,以为那里抄近儿。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结果呢,朝政颓败,田地荒芜,百姓们的钱粮没有剩余。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然而另一部分人却穿着华丽的衣服,带着利剑,过着奢侈的生活,财货有余。

“是谓盗夸”。他们用来奢侈的财货来自于百姓。

“非道也哉”!这不就是皇帝不道的结果吗!

总结:

本章老子用启发的方式来提醒统治者,治理国家和在大道上行走是一个道理,就怕走进歧途。文中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和“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因统治者“好径”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

老子在本章提到的“大道甚夷”的“大道”是举例启发之意。那么统治者的大道又是什么呢?我以前讲过,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写作方法是由终点向起点逆向而编,然后再由起点沿着自己编辑的路线顺向实施,直达终点,如此,永远不会出大错,即使有些问题也是小问题,很容易矫枉。

同样,一个有道的统治者也是先确定目标再由目标向起点逆向制定路途,然后再从起点向目标一步步地实施,如此,永远不会犯方向性错误,即使有些过错也是小过失,很容易矫枉。

还有建造高大建筑物就得先设计图纸,然后再按图纸一步步地实施,如此才不会出问题。

也就是说,作家从终点至起点中间编辑的思路就是作家的“大道”;建造高大建筑物的图纸就是工程师的“大道”;统治者制定的从目标至起点中间的路途就是统治者的“大道”。无论哪行哪业只要离开了自己的“大道”就属于“好径”范畴。

纵观历史朝代更替,打天下时都是为了百姓这个目标而战才得到天下的,然而得天下后又因为“好径”导致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的两极分化,老百姓苦不堪言因而又失去天下。所以老子说:“不道早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3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