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上善若水式不争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8/10
北京皮炎诚信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426/8888025.html

本篇解读第二十二章,这一章老子主要是论述不争,不争并不是有些人所批判的消极思想,并不要我们什么都不去争,而是不要做无畏的争,要据理而争。那么怎样做到真正的据理而争呢?在第五章老子讲到过虚空、守中,首先得做到空杯、虚空的心态才能装下更高的知识,更高的思想,拥有高知识、高思想才能做个明白人,才能据理而争。(如阅读第五章点开蓝色字体第五章链接)当然按照老子的思想来讲,最高明的争,还真是不用去争,且不输,在第八章里讲到过“上善若水”、“夫唯不争,故无尤”,(如阅读第八章请点开蓝色字体第八章链接)如水一样的不争即是最高明的争,这一章老子就是专门论述如何上善若水式的不争。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迂曲婉转才能面面俱到。

“枉则直”:枉费过很多努力,走过很多弯路,最后的路才能走得更直。

“洼则盈”:低洼、凹陷才能更容易得到并装住东西,比如水自然往低处流,大海最低洼,所以能装下全世界的水。如果人把身段放低一点,周围的人自然会向他靠拢。

“敝则新”:破旧、破烂肯定要更新。

“少则得”:因为少就会更努力去得到。

“多则惑”:当一个人得到的事物多出自己处理事物的能力范围时,就会疑惑困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所以圣人始终安份守住大道给予的身体与人性,身体力行为天下人做榜样。“抱一”在第十章里解读过一次,(如阅读第十章请点开蓝色字体第十章)“一”是指阴阳合一,阴是有人性有血性的灵魂思想,阳是人的身体,思想和身体合而为一不分离即是抱一,那些长着人的身体,却身藏豺狼禽兽之心,丢弃了人性的人,就是没有抱住一。圣人如何身体力行为天下人做榜样呢,老子接下来讲了四个重点。

“不自见,故明”:不自以为见识广,不自以为自己没有偏见,不自以为自己所见的就一定是正确的,才是个明白人。

“不自是,故彰”:不自以为是,故能彰显自己的才华。

“不自伐,故有功”:不给自己唱赞歌,所做的贡献自然会有功劳,因为会得到别人的评价,自然会得到应有的功劳,相反自己夸赞自己就是自伐。

“不自矜,故长”:不自怜悯,不自悲,故能成长、发展。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们唯有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才能做到不争,能如此也就基本上不用去争,天下也没有什么能与我们争。这四个要点也就是上善若水式的不争,及学习“水”不争的具体做法。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古人所说的“曲则全”难道是虚假的话吗?这里面所说的“古之所谓「曲则全」者”,意思是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六句话是古人一直留传下来的话,并非老子本人所讲,是古人留传下来的至理名言,老子是借古人留下来的名言来论述不争的道理。

“诚全而归之”:我们只有诚心诚意做到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才能做个明白人,才能有机会彰显自己,为社会做的贡献才会有功劳,不自矜才能成长发展,这些才能全归于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9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