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经》中,老子论述的核心,其实就是“道”,即“天之道”。
但是,在这本书的开篇,老子也讲“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言说。
道家人物画像或许正是因为“道”不可言说,所以,在《道德经》中,老子使用各种不同的比喻,即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向世人诠释什么是“天之道”。
如在第77章中,老子将“道”之法则比作拉开的弓弦。
我们先看原文,即: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在这一章中,老子讲“天之道”——“天道”的法则,就好比拉开弓弦一样,高了就压低它,低了就抬高它,多余就减少它,不足了就补足它。
老子雕像言外之意,所谓“天道”之法则,说到底,就是减损多余,用来补充不足。
但是,在现实的社会法则当中,却刚好相反——大都是剥夺不足来供奉有余,从而造成贫富差距悬殊。
那么,谁能够把有余的东西拿来供给天下不足的人呢?大概只有那些有道的人才能够做到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