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中的谜团老子主张小还是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3/3

《道德经》中有些章节貌似主张“小”,见《道德经》通行本第五十二章的“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第六十章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八十章的“小国寡民”。其实不然,老子的本意是指“成大”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

首见《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圣人之所以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就是因为他不强行去干伟大的事业,所以才成就伟大的事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子是崇尚圣人成就伟大事业的。

再就是《道德经》第四十章楚简本(即通行本第四十一章)的“大方亡禺,大器曼成,大音希声”。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极大的正方体看不到棱角,极大的器物要精细地制作才能做成,极大的音波反而听不到声音。其中提到的“大方”、“大器”、“大音”都是老子提倡的。

另见第四十五章的“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中,其用不穷。大巧若拙,大辩若诎,大植若屈”。这段话的意思是指最完整的学说体系好像有些欠缺,但他的作用却不会衰败;最充盈的事物好像是只有一半,但他的作用却不会穷尽。最巧妙的技能好像很拙劣似的,最卓越的辩驳好像理屈词穷似的,最正直的事物好像是弯曲的。

再就是第六十一章的“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这句话指出,大国是全世界孕育新生事物的地方,还是全世界互相交流的地方。老子在这句话中用“牝”比喻“大邦”,是对大国的看重,这是因为老子是推崇“牝”的,见第六章“天地之间,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另见第六十四章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乍于羸土”。这句话的意思是:需要双臂才能抱过来的粗大树木是从细小的幼苗开始生长的;极高的建筑物是从很小的土块开始建筑的。

再就是第六十六章的“江海所以为百浴王,以其能为百浴下,是以能为百浴王”。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大江与大海凭借什么成为众多小河之王?是因为他们肯成为众多小河的最下方,因此能成为众多小河之王。

这些章节中的“大器”、“大成”、“大盈”、“大巧”、“大辩”、“大植”、“大邦”、“合抱之木”、“九成之台”“江海”都指向了“大”。这些足以表明,老子是主张“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2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