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你以为你读懂老子道德经了吗不你还需看看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3/14
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道德经》,也被称为五千文,其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历朝历代一直被捧为圭臬,视为国学瑰宝。然而道德经流传至今,有关其含义注解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仅现存《道藏》中的《道德经》注本,就多达60多种,除此之外,还有多本从其他角度注解《道德经》的读本。不同这些《道德经》注解作者来自从秦朝到民国,其中不乏名人大家,而释意也随着时代不同而不断变化其宗旨,如果想更加深入了解有关老子以及道家文化精髓,选读一些精华注本势在必行。

现存保存完好,朝代最早的道德经注解,是西汉末年严遵的《道德真经指归》,本书以“自然无为”为宗旨,将修身正法与仁义道德相统一。注重于以经世治国,养物生民,君王治国安邦之术。

同时期《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据说河上公传授,《史记·乐毅列传》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日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河上丈人即河上公,秦汉之际的隐士。提出“人能养神则不死”“怀道抱一守五神”“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宋代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云:“其书颇言吐故纳新按摩导引之术,近神仙家。”

简单的说本书虽然以道治身治国为起头,但却以治身养性为本,开启了黄老学说从政教治国,逐渐向神仙道教转化的转变。

东汉时期《老子想尔注》,据说是道祖天师张道陵所撰,本书已经彻底抛弃其中政治宣言内容,作为早期道教教义注解经文,开始神化老子,从人文哲学转向宗教神学。以《道德经》为道教服务的,以“道”为最高准则,借鉴《老子河上公章句》,融于《太平经》思想,集中反映了道教初创时的理论。

魏晋时期玄学诞生,此时《道德经》注解本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其中以《老子微旨略例》和《老子注》为突出,不谈道德经中实质人文精神,而空谈玄学本体论,至此道家从汉代黄老学宇宙论分裂为玄学本体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隋唐时期,道教哲学从玄学本体论再次裂变,衍生出重玄论。这一时期《道德经》注本有数十种,其中有代表性有《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道德真经注》、以及《道德真经广圣义》。其中《道德真经广圣义》,介绍分析以往《老子》各家注本的特色,综合各家学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宋元时代,老子学说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即开始以内丹学说为主,注重内丹的养炼,如南宋的《道德宝章》,其融会了佛教禅宗思想,杂有不少炼丹药物的图像。堪为“现代养生化学”的鼻祖。

在清末同治年间。还有一本《道德经讲义》,作者黄裳(与金庸笔下武林高手同名),字元吉,其一声事近于神话,相传是宋代陈抟传人,出生于与宋代,其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开创道教乐育堂一脉,将隐仙派发扬光大。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8位皇帝批注过《道德经》,分别是梁武帝的《老子讲疏》(佚失)、《老子义疏理纲》(佚失);梁简文帝《老子义》(佚失)、《老子私记》(佚失);梁元帝《老子讲疏》(佚失);魏孝文帝《老子注》(佚失)、《老子义疏》(佚失),唐玄宗李隆基《御注道德真经》;宋徽宗赵佶《道德真经》;明太祖朱元璋《道德真经》;清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御注道德经》。

除了后四位皇帝的道德经注解流传于世,其他都已经佚失,但身为君王,其解读思想立足点不言而喻,所以除了文艺造诣水平最高的赵佶版还看细看外,其他版本了解即可。

更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2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