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以德论道德大无止境即道,读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3/14

我们在读《德经》时,就会发现老子讲“德”,其目的就是为了论道——以德论道。

也就是说,老子虽然讲“德”,但其实是为了论道——搞清楚道是什么,才是老子写《德经》的目的。

老子雕像

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看《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即: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在这一章中,老子前半部分讲道——不同的人对于“道”的态度与认知,后半部分讲“德”——“德”大无止境即道。

他说,上等士人听闻道,就很快会努力践行;中等士人听闻道,只会半信半疑;下等士人听闻道,却只会大加嘲笑。

老子雕像

所谓“士人”,指的是当时的读书人,也就是有机会接触到文化的人——最聪明的人闻道,心神领会,毫不怀疑就去遵循“道”之规律行事;第二种是不太聪明的人,就算听闻“道”之后,也还是犹豫不决,将信将疑;最底层的士人,在听闻“道”之后,却根本不相信,甚至大加嘲笑,就好像不被嘲笑的“道”,就不会是真正的“道”一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2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