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亲爱的读者,当您点开这个网页的时候,我在想您是不是希望得到一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就是:“我应该怎样减少虚耗自身又不能给别人带来益处的行为”?
如果你确实有这方面的需要,感谢您继续观看下面的内容。
大家知道,道德经所倡导的人的行为方式是“无为”,简单理解就是在自然规律的条件下,顺势而为。老子教导大众顺应天意的时候,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他认为道是决定一切事情结局的主宰,否认了一部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老子却同时鼓励大家:人活着,就是为了保卫真正的道。
老子提出:“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因此老子的道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仍难以掩盖老子思想的先进性,让我们一同探索老子的道德经吧。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段内容是在讲: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人要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处在世界变换的哪一个阶段呢?又要怎样面对自己身处的历史阶段呢?那么,你要明白:没有自我概念的束缚,可以帮助你更清楚地看清楚身处的环境。多学习知识,多积累别人的经验,可以增加你应对眼前情况的方法。
那么是不是说当你遇到一个现实的问题,寻找方法寻找答案的时候,如果从别人那学来知识,或者你依照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人的意见就是对的呢?
老子是这样说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要以自己选择的行为是否符合无为的标准来作为判断标准,而不是以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标准。所以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无为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对于今天的人而言,就要分成两部分来说了:
第一部分,对于已经形成的且依然适用于当今世上的规律,我们要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办事。
第二部分,对于我们遇到的人类现在还依然在探究的疑问,我们要活出一个人样子,也就是知道自己喜好什么,自己是什么人,自己内心究竟如何做选择,要让收集规律的人知道你的存在。当然如果你的选择是老子并没有看得起的仁爱,聪明,利益,金钱,你也尽管坚持你的选择,因为这就是无为的标准。
今天我讲述了道德经的一小部分内容,期待以后能跟大家继续一起学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