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老子在《道德经》中屡次谈到“水之德”,并以水的性质来说明一些问题,这里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意思是说普天之下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水更加柔弱的,而攻坚克强也是无往不克,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代替它。以弱胜强,以柔克刚,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没人能做到。所以圣人说将国家不好的事情都揽在自身,就是国家的主人;接受国家的不祥之事,就是天下的王者。这话就是反着说正面的道理。
以柔克刚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比如空气和水流,在科学的角度上将这叫做流体力学,但从道家思想来讲,就是“上善若水”。水滴石穿,风摧树折,都是以柔克刚的实例,老子通过观察这些现象,体会出治国的道理,像水一样,涤清国家的污垢,接受国家的不祥,就可以成为君主了。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所以像水一样的君子是伟大的,但是对于普通的个人来讲,如何去学习水的这种品质呢?强与弱,刚与柔,其实都是可转化和辩证对待的,强自然胜弱,刚自然胜柔,这是普遍都能理解的客观现象,刀具可以切肉,自然是刀比肉要强,而且铁也是比肉刚硬许多的,人们能够看到和理解。但是反过来,如果有人说肉可以比刀还厉害,血肉之躯毁坏钢铁,甚至刀枪不入,就会引来大部分人的质疑。但是对于水来说,却可能并不是完全如此,水是至弱至柔之物,但却能胜“攻坚强者”,“抽刀断水水更流”,以刀剑之利,却对水无可奈何,关键在于柔到极致便是刚,弱到极致便是强。
可以做个实验,就是我们拿一个面包,将其捏成渣,但即便用最大的力量去毁坏,最终还是会有一些微小的渣滓难以弄碎,放大到宏观与微观,物质成为量子态便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础单元,这就和水的道理一样,回到本质以及最初的状态,便是至柔和至弱的境界。做人也是如此,学习水之德,便是归于原本最初的状态,这样便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界的强和刚,已经无用,便是弱胜强,柔克刚。
将所有不好的事情包揽在自己身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样便是圣人,是天下的王者,何谓“王者无敌”,便是如此,因为敌人已经伤害不到你了,就像热力学,当物质达到绝对零度的时候,粒子的内部势能为零,基础粒子停止振动,那么就不会丧失能量,只能吸收能量了。所以这种天道,便是水之德的真谛,让人学习的是一种姿态,而非真正解决事情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