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道德经》
第39章-德经《昔之得一者》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其诫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其贱之本欤?非也。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若玉,硌硌若石。
39章听课随想随记及学习心得,今晚,随着千然老师讲课的心流,我又一次进入了“道德经梦乡”,这次我梦到了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变成了一张对比鲜明的”红黑榜”,红榜上五位上古”得一真人”被老子分别授予了一枚标注”清””宁”“灵”“盈”“正”字号的人参果,吸引来一干大众一边看榜一边对他们啧啧称赞。。黑榜上五个“失衣人”,老子则在他们后背上分别写上了“裂”“发”“歇”“竭”“蹶”字样的五个咒符,看榜的人们一个劲儿地对着老子大喊:“快念咒语,咒裂他们”。我跟随众人赞美完、诅咒完以后,又一个劲地对众人大夸老子发明的红黑榜好:“妙哉,妙哉。用红黑对比,来讲因果报应,立竿见影,这种方式实在是高。”正当众人也围着我大喊“高高高,妙妙妙”的时候,突然,从我背后传来一声呵斥:“哪来的狂徒如此猖狂,哪里有什么青红皂白!妄语之罪,大于杀人。杀人只是一对一的报应,打妄语则会伤害无数人的慧命!还不快回去听课,沈先生正在给你们讲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至誉无誉的道理。若再东游西逛,闹什么高低贵贱、人我是非,我就拿你开刀,用你想出来的办法,把你第一个挂在黑榜上展示给天下大众看!”我吓得一个激灵从梦中醒了过来,随即写下这篇《红黑榜梦游记》,现身说法作为反面教材警示教育大家引以为戒。感恩老师
听老师讲《道德经》第三十九章的点滴体会老子在这一章里告诉我们: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得到道而灵验;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能保持安宁,恐怕要废弃;神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歇息;河谷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干涸;侯王不能保持天下太平,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就是以贱为根本,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追求玉的华丽晶莹,而宁愿追求石的坚硬朴实。贵与贱、高与下是相辅相成的,贵从贱中来,高自下处起,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才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为人民就是江山,执政者离开了人民的拥护,就象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将走向消亡。我们做为普通一平民,更要做到谦卑柔软,不自视不自见不自伐不自矜,不追求外在的华丽而注重内在的修为,使自己最终成为合道之人。感恩老师!
第三十九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上德是道的跟从者,继承者,上德不德是为有德。质朴无华充实内心,平静恬然,抱朴见素,少私而寡欲。一,万物生于一,长于一,归于一。是万物之母,万形之根,事物运行之依据、规律。“牡丹得一甲天下”,牡丹花芳冠群,花期只有几天时间,每年四月初观者如堵,倾城倾国。若要四季观看,人为干预摧花,不顾牡丹开花规律,四季观看、拓展花期而行事,此之谓“牡丹毋已芳华将枯”。正如老子告诫的那样“天毋已清则裂,地毋已宁将发,神毋已灵将歇,谷毋已盈将竭,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贵、贱,高、下有那么重要吗?不懂的玉又能如何?唯有认认真真守护好自己的根,守好自己的“一”,守好自己的德,守好自己的道,不忘初心,致虚、守静,惟道是从,平静恬然,少私寡欲,崇本维源,方得始终。
听沈千然老师讲帛书版《道德经》第三十九章的学习体会老子在这一章里告诉我们:曾得到道的是什么样的呢: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宁静;神得道而灵验;河谷得道而充盈;侯王按道去做天下安定。由此可见,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能保持安宁,恐怕要废弃;神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歇息;河谷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干涸;侯王不能保持天下太平,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就是以贱为根本。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追求玉的华丽晶莹,而宁愿追求石的坚硬厚实。在这一章里,老子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正反两面讲"得一"和"失一"的不同结果,强调道的力量和作用。自然界和人类都不能离开道,在人类社会,统治者得道则天下安定,百姓幸福;统治者失道则天下大乱,百姓多难。"一"即道,老子把它比喻成混沌末分的统一体。"得一"即得道。道是最核心的东西,管理者怎样治理国家取决于对道的体悟。如何体悟?老子提出了"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根本方法。什么叫以贱为本,在国家的治理中,管理者要时刻牢记百姓利益无小事。要把服务百姓做为事业发展的根基,要淡泊名利,身先士卒,唯有如此,才能守住国家事业的根基。我们做为一名普通老百姓,也要追求做一个有道的人,以道立身社会,人生才有意义。在日常与人相处的生活中,要与人为善,要居下,要谦卑;在名利面前要不争,多做公益事业,多做利他之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要让自己的言行常处"一"的状态,如不在状态,就要深度思考,检查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深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修正不足,最终回归"一"的状态。感恩老师!
听沈千然老师讲帛书版《道德经》第三十九章的感受是:一就是大,大就是小,小就是道,大还是道。它们既是一体,又能分而用之。我们普通人也能做个有道的人,以道为立身之本,与人为善,谦卑学习,多做公益事业,多做利他之事,常常检查自己的心态,看看归位了没有,归一了没有。
39章《道德经》心得体会:这章说了大道的重要性和侯王(管理者)的谦下的态度,重在治国。天地万物得道则生存,失道则毁灭,治国也是一样道理。侯王应该遵循道的法则,否则也会遇到麻烦。从正反两方面阐述道的重要性。顺道者昌逆道者亡。大道是基础是根基,大道就如大树的根,大厦的地基,电脑的硬件,失去大道,其他都是空中楼阁。一般人认为的贵和高及礼都是浮华的文饰,如树叶是不是漂亮?大厦是不是美观?电脑显示的东西是否多?以最底层的最基础的为贱为下。所以贵是以贱为根本,高是以下为基础的。天、地、神、谷不会失去大道的,侯王(管理者)合道而行不容易呀!一般人追求浮华的礼乐财富官位等利益,有道之士追求大道,天下为公,公平公正,造福百姓。像石头一样朴实无华。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1、学习《道德经》可以提升智慧《道德经》是对人生的深刻反省,是生命认知的理性觉悟,它是穿越时空的永恒智慧。一位国学大师说:不学《道德经》成不了大事。学习《道德经》即闻道,闻道之要在悟,悟一字得一字之功,悟一句得一句之果,有悟则明,有明则能认识自我,开启心智,提升你的智慧。2、学习《道德经》可以提升德养“德”就是“得”,“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学习《道德经》应知行合一。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高等智慧的人闻道之后,就去实践;中等智慧的人闻道之后,似懂非懂;下等智慧的人闻道之后就傻笑,认为学这个没用;如果没有人笑就不是道了,因为人与人总是有差距的。行道就是修身,修身就是行道,在修身中聚德,在聚德中内圣,以内圣达外王,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学习《道德经》可以提升学习能力有学者说:“《道德经》是很难懂的,稍微一不小心就解释错了。”难懂一是难翻译。二是难解读,《道德经》的解读是最难的,因为它是古代的哲学著作,哲学是讲义理的,解读就是要把它变成现在人们听的懂的道理,这样才有实用价值。《道德经》看似易懂其实深奥,理解《道德经》不能望文生义,因为古今词义有差异。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要“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每学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并且是你越学感到越想学,越学越明白的事理越多越深。我们还是用老子《道德经》来看看是否好学:“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4、学习《道德经》可以学会为人之道《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颜色太多让人眼花缭乱,声音太多让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让人感觉失调,纵情打猎让人身心张扬发狂,稀奇的宝贝,常常让人为了得到而不择手段。所以圣人只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选择性地取舍。因此,在现如今,越是简单的人,想的事少,对待一件事、一个人更专心,不会搞弯弯绕绕。简单的人不会在意别人的评价,只会遵从自己的内心。生活的智慧,最重要的就是守住本心、回归本心。5、学习《道德经》帮我们掌握处世之方老子讲:“上善若水。”意思是说:随和的人就像水一样,虽然柔软,但是却可以包容万物。《道德经》中说“夫唯不争,故无尤”,随和的人就像水,看上去柔软,却隐藏着无穷的力量。做人随和,说话做事给别人留余地。做人做事随和,不钻牛角尖,别人才会对你有好印象,有好印象自然有好人缘,人缘一好,路就宽了。中国有句老话“枪打出头鸟”,锋芒太露,容易招致祸患。“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强势的人锋芒太盛,在言行上往往很不注意,很容易伤害他人,而这种伤害也是一种树敌。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谐不是静态的和谐,和谐是竞争之中的平衡状态。原则性的问题就要据理力争,不当墙头草,不能和稀泥。这才是真正的随和。6、学习《道德经》帮我们了解养生之法司马迁说老子:“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意思是说: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老子通晓懂得养生之道,有独特的养生智慧。再看现代的人们,都很讲究养生。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蛋黄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看了令人失笑。《道德经》里讲: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在老子的世界观里,养生的关键是养精神。保持内心的淡然和平和才是最重要的养生法门。现代人为了养生而给自己设置各种雷区,这样的心态本身就输了。老子还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真正的养生,人顺应天道自然,处于常态就可以了,不必刻意进补或者修炼。“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适度养生,顺其自然,才是最健康的活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