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其内容深邃,立意高远,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但其指导意义,却又深刻地影响着后来的人们。没有人敢说完全理解《道德经》,但只是弄懂了其中一部分的人,也获益匪浅,它是值得人一辈子去品读的书。
学习道德经要先理解道、德二字的含义。原文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德经》通行本第二十五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通行本第四章)
有一个事物,创生于天地之前。没有声音,没有形体。独立存在,永不改变;周而复始,永不停歇。可以看作是一切事物的母体,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祂,勉强赋予祂一个名号:道。我不知道是他来自何处,但祂象征着天帝之前的样子。
关键点1:混成。道来自混沌,混沌是为未知的一种形象表述,即道来自于未知。
关键点2:天地。此处的天地不应局限于人的头顶和脚下,而应该进一步扩大为空间和实体,因为道是宇宙性的。
关键点3:寂寥。看不见听不着,否定了道作为具象事物的存在。
关键点4:独立。有别于道之外的事物,除了道以外,其他任何已知的事物都是依附于某个关联的,此处强调道的唯一性。
关键点5:周行。道是运动,道是扩张,并自足。
关键点6:道。这个字的构成是行走和思考。
关键点7:天下母。强调道作为宇宙开端的存在,强调道的创生特性。
关键点8:谁之子。疑问,即道来自何处,是什么创生了道?
关键点9:天帝。“道”的人格化表述,从“天帝”到“道”,是从感性走向理性。
道有以下特点:1、抽象性:非具象的存在,象征着宇宙初始的力量;2、运动性:道是运动的,且永不停止,道即运动本身;3、创生性:道宇宙的母体,道创生了宇宙,宇宙从道开始;4、独立性:独立方能不改,进一步描述其创生性;5、未知性:我们只能思议道之后的世界,而无法获知道之前的世界。综上,道来自于未知,是宇宙之初始,无限运动和扩张,进而创生万物,成为宇宙的规律源头。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德经》通行本第二十一章)“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道德经》通行本第三十八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从事於德者同於德。”(《道德经》通行本第二十三章)
道可以行走,但非寻常。大德的样子,就是行走于道。道如果不在,德亦将不存,德如果不存,人的善性将失去,人的善性如果失去,人的正行将失去,人的正行如果失去,将不再有秩序。狂风不会刮一天,暴雨不会下整日,这是什么造成的?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维持极端,更何况是人。所以遵循道做事就象征着道,遵循德做事就象征着德。
关键点1:惟道是从。德依附于道,是道的形而下,道是规律,德是遵循规律。
关键点2:从事於德者同於德。道不可得,只能无限接近,尽可能遵循。遵循道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内,即是德。
德有以下特点:1、依附性:不存在独立的德,德是道的衍生。2、即时性:当遵循道的那一刻,则在那一刻成为德的化身,随后回归到本性。综上,遵道即为德,道不可得,德性的完满来自于无限接近于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