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音诵安民第三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0/8/23

说明

《道德经音诵》经作者詹石窗教授授权发布!点击左下角链接,可查阅系列。

老子

中国哲学之父

伟大思想家

道家学派理论奠基人

引言

安民第三,奇数,阳刚起势。然势不可过,何也?过则偏,故当以柔润之。柔者,阴也。故五音以角音引领,以羽音为终了。羽音入肾,固本以培肝。冬去春来,百花盛开,返老还童之用也。

道德经音诵

安民第三

安民第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①;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②。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③,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④。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⑤,

则无不治。

①“尚贤”,帛书本作“上贤”,指标榜贤才。老子认为不依实际而标榜贤名,将会引起争端。故主张“不尚贤”。

②“见”,义同“现”。“使民心不乱”句,帛书甲本作“使民不乱”。河上公本作“使心不乱”。王弼本作“使民心不乱”,帛书乙本同于王弼本。清宁子以为此章旨在安民,而安民的关键在于“心”,故从王弼本与帛书乙本。

③“虚其心”,清净人的心思。

④“常”,帛书本作“恒”。“无知无欲”:没有伪诈心智和争、盗的欲望。

⑤“为无为”,帛书乙本作“弗为而已”,甲本缺。指以顺任自然的方式去行动和处事。

不要特别推重与标榜才干杰出的人,以免让人去争相谋取虚名与禄位。如此,人与人之间反而容易达到和睦相处。

不要特别标榜或是珍藏难得的财物。这样,别人就不会产生贪欲的妄念而沦为盗贼。

由以上的启示,我们就可以了解,如果有意识地尽量少展现那些足以起心动念的声色货利,人们的心思就不致因受到外物的影响而迷惑昏乱。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以先教人断除一切邪思妄念为首要的步骤;因为能够断除邪思妄念,人们才能神清气爽,精神饱满。其次是教人消除高傲与自满的习气以及不择手段的竞争之心;能够这样的话,争端自然就会平息。再次是坚定自强不息的信念,保持天真和谐的状态,断除伪诈的心智与争夺的欲念;增强人的体魄,使人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如果能够这样教化人民的话,人民就能纯朴康乐。即使有少量诡计多端的阴谋家,也不敢胡作非为。按照这样无为的方法来治理天下,天下哪里还有治不好的道理呢?

相关阅读

荐书

詹石窗编著《道德经通解》

书讯

詹石窗著《大道论》

书讯

詹石窗主编《周易入门问》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6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