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①,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②,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③者,是贤④于贵生⑤。
[注释]
①有为:繁苛的政治,统治者强作妄为。
②以其上求生之厚:由于统治者奉养过于丰厚奢侈。
③无以生为:不要使生活上的奉养过分奢侈丰厚。
④贤:胜过的、超过的意思。
⑤贵生:厚养生命。
在上一章中,老子讲述了治理之道。认为统治者不应该用威胁性的语言和行为压迫百姓,而是从道义和礼节上进行引导和教化,使民众从内心深处产生敬畏之感。这一章中,老子主要是针对繁重的经济剥削发表观点。在《道德经》的近几章中,所阐述内容基本上都是对统治者进行无情揭露和指责。在老子看来,宽容的政治,比暴虐的政治要高明得多。因为,一旦“民不畏死”,就会不惜生命而进行反抗,为求得生存而发生起义或暴动。等到这个时候,统治者的日子就不好过下去了。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这一句话反映了百姓生活困苦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民之所以遭受饥荒,就是因为统治者征收过重的赋税。民众的大部分粮食和钱财都被征收走了,才会陷于饥饿之中。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对于民众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吃饱肚子不至于饿死了,这也是得以生存下去的最低要求。如果是因为统治者过度征收赋税,穷凶极欲而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甚至途有饿殍,那这一定是违反天道的。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句话字面意思上是说,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我们在《道德经》的前几章中不断讲到“有为”和“无为”。讲到统治者的“无为”就是不要瞎折腾,政令繁琐,大兴土木,横征暴虐,这样只会让百姓们陷入极其艰难的生活中。这一点可以与第六十章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放在一起理解。我们当时讲到,想象一下自己平时做饭时煎鱼的那种感觉。煎鱼的时候一直不断地翻鱼,会把这条鱼折腾的体无完肤。治理百姓和煎鱼是一样的,统治者过度的“有所作为”会折腾民众,使其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生活无比艰难,自然就会有所怨言,也会难以治理了。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即人民之所以会轻生冒死,出现“民不畏死”的现象。就是由于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不合理的欲望,奢侈无度,把民脂民膏都搜干刮净,使民众的生活陷于困苦之中,甚至最低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甚至觉得死了比活着还要好。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这一句话是说,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这主要是针对统治阶层来说的。统治者不应该去追求过度奢侈的生活,而让人们陷于困苦。过度的欲望,过度的奢靡,都是违反天道的行为,定然会受到惩罚。人民的反抗正是由统治者严苛的政令和沉重的赋税所引起的,这是说,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最实际的原因。老百姓在这种情况面前,只有铤而走险,毫不畏惧死亡,以死相搏。到了这个时候,统治阶级离自己的末期也就不远了。
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所以,有智慧的统治阶级不会只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不会只重视奢靡的生活。而是注重民生,人民生活的好了,社会才好治理,国家才会有序运转。这才是顺应天道的正确做法。
张朋国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