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网上非常流行一个词,叫做“不忘初心”,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是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做起来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其实不然,我认为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其实少之又少。
而真正能将这几个字付诸实践的,我觉得有一个人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白岩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想法,在我们年轻气盛时,总觉得自己一身本领但没处施展,块月薪的安稳工资不是我们的归处,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也能月入几十万。
而白岩松告诉你,这种想法其实是一个局,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局呢?
白岩松在之前一个访谈中说过,自己也曾有一个月赚万的机会,但当时的自己的确是心动了,心想着我也可以一个月赚万了。用不了多久我就是一个真正的富人了,但事后白岩松笑着表示他拒绝了。
为什么会拒绝?
只因《道德经》里的14个字——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他说:“我害怕,如果挣钱变得这么容易了,然后呢?”
"我拿它干嘛呀,我的生活方式不需要这么多的钱,就衡量的标准,不能拿外在的标准去衡量:我挣多少多少钱,或者怎么样,我觉得要拿你是不是真的很开心。"
他说这个时候,道德经里的那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大自然的规律是天之道让人有利而不让人受害,而人之道就是,做吧,结果是什么不用去争。
反观我们现在好多人,不以为意,先挣了一笔巨款,接着又挣了下一笔巨款;人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大,然后忘记初心,到了最后就会彻底劈叉。
而那些活得清楚的人,不管处于什么洪流之中,总是能看清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不得不说,有些人他能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是说明他真的有常人难以做到的毅力和决心。“出于淤泥而不染”,真正能做得到的人,少之又少,白岩松就算其中一个。
点醒白岩松的生命之书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道德经》拉了白岩松一把,让他在乱世洪流中,依旧能保持自己的良知,坚定地做自己。
而之前白岩松在做客“乌镇文化讲堂”时,就曾说《道德经》是他的生命之书。
他也在这场演讲中提到了他与《道德经》结缘的故事。
也许是某种偶然或命运的安排,他在三十五,六岁的时候,走进了《道德经》的世界,这个巧合,也为他解开了人生中的许多疑惑。
他说:“成名太早,对我来说不是件好事。成名太早犹如楼起得太高却没织安全网,越高越危险,如果把持不住,它就会向另一个方向去转化。
我累积到三十五、六岁的时候,我的困惑很多,其中有两个非常核心的困惑在《道德经》里得到了浅显而非常直接的解答。”
第一个问题是私和无私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是你得到的各方的赞誉越来越多,满了怎么办?
他说:"从《道德经》里,我翻译总结出“因其无私而成其私”,豁然开朗。
一切不必去考虑,做你该做的事情,当你真无私了,你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获取什么,你可能就安全了,从外在的角度来说是你“成其私”了,你突然获得了某种解放。"
当你不考虑很多因素,回到规律,回到这件事该做什么的本质上,这件事就靠谱了。
第二个问题是我对满的思考。水杯子满了,你这个杯子就再也倒不进去任何东西了,怎么办?泼掉它!"也就是让一切清零,回到事物的原点。
小奔也找到了白岩松老师在乌镇文化讲堂的现场视频,大家可以复制下方链接到浏览器观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6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