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福利middot弟子班内部资料泄露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0/9/16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m.39.net/pf/bdfyy/bdfyw/

寒门贵子弟子班道德经详解(内部资料)

作者:寒江雪

考虑到有人语文基础差。我就从最基本的文字解释开始教起。

理解了道德经原文,再对照看《寒江雪讲道德经》。

第一讲,法律是道德的沦丧

今天第一讲。以后每天一讲的节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从第三十八章开始讲起,因为这是古老版本里的排版顺序。大家看到的流行版本第一章是“道可道,非常道”,这是王弼本。在马王堆出土文物里找到一个版本,叫帛书本。帛书本更早,也更接近原著。

王弼本的优点是语句优美。帛书本的优点是贴近原著。

关于两个版本的更多情况可以自己去百度搜索了解。

上德,下德。

意思是上等的美德和下等的美德,上乘的美德和下乘的美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乘的美德,不觉得是美德,这才是真正的美德。

下乘的美德,依然标榜自己是美德,这已经失去了美德的真意。

后面再统一举例子解释。先解释文字。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

这几个排比句,分别解释了上德、下德、上仁、上义、上礼这几个递进的概念。从德到仁,到义,到礼,一个比一个层次低,是美德堕落的过程。

最真实最高尚的美德,上乘美德,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只是自然地随心而发,而且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没觉得自己做了美德的事情。

下乘美德,没有刻意做作,但心里还是惦记着自己做了好事。

至于仁爱?是一种刻意做作,但没有放在心上。

到了正义,刻意作为,并且自己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事。

等到了靠制订法律制度来约束人们行为,就根本没人响应照做,大家说:“滚一边凉快去!”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再解释一下这几个词,

道,本来。

德,美德。

仁,爱心,善良等概念。强调情感。仁慈仁爱之心。

义,正确,正义,对的。强调对错。《圣经》里最爱说“义人”,或“义的”,就是正确的。

礼,制度的意思。是一种外部强加,外部约束。法律、规章、制度都是礼的范畴。大家说的道德规范,挂在墙上的,《公民道德公约》,这都是礼的范畴。“礼”侧重说外部的约束。人心里的道德,不属于礼的范畴。

当自然本性失掉后,只能靠美德;

当美德失掉后,只能靠爱心;

当爱心失掉后,只能靠教条;

当教条失掉后,只能靠规范。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规范制度这东西,硬邦邦的,良心大大的坏了。是乱套的首要原因。

老子的智慧是超出常人的。普通人总觉得没了规矩,不是天下大乱了吗?老子说,不,恰恰相反,就是因为订了规矩,把人心搞得不淳朴了,才天下大乱的。

后面再解释。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前识”,不太知道说什么,只能理解为继续说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道的表面功夫,就是从这里让人傻掉的。

所以大丈夫得大好处,不占小便宜;实实在在地做人,不做表面功夫。

要这样选择才科学。

“去彼取此”是道德经里反复出现的句式,意思是这样来选择。一般是先对比两个东西,然后说选择这个,不要选择那个。

在这里,就是让大家选择实实在在的东西,选择大好处;不要选择虚的,表面的,小便宜。

什么是实实在在的大的好处?

就是道、德。

什么是表面的小便宜?

就是社会规范。

用数学公式来表达,

道德仁义礼

要注意,这里说的“华”可不是“精华”的意思,华就是花,对应实,果实。

花,是好看不中用的东西。果实,是实实在在可以吃饱肚子的。

我们说那种华而不实的武功是花架子。

老子是非常强调要追求实在的好处,不要追求华丽、虚浮的东西。

下面把第三十八章合起来讲一遍。

上乘的美德是发乎自然的,在做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做过什么,并不觉得自己在做“美德”。下乘的美德是刻意做作,要么觉得一件事是好事所以我去做它,要么觉得这么做是对的我去做它。最糟糕的情况是,制订外部规范去约束人们做正确的事。到这份上,就完啦!

无为,不刻意去做什么事,我做了我都不觉得我做了什么。

无以为,意识上没有把它当回事,没有去意识强化和标榜。

“无为”强调行为上的,“无以为”强调思想上的。

“无为”的反义词当然是“为”,就是行为上刻意做作。

“无以为”的反义词是“有以为”,思想上把这当回事。

下面举几个无为、无以为、有为、有以为的小例子。

小时候看动画片《灌篮高手》,里面有个篮球天才樱木花道。

他第一次拿到篮球,就跳起来把篮球用力砸进篮筐里。

旁边的晴子大喊:“你第一次打篮球就会灌篮啊!”

樱木花道不好意思地讪笑:“啊?!这叫做灌篮啊!我不知道啊。”

这种状态,就是无为和无以为。

从这个例子里,可以看到,无为就是傻,就是不知道,就是愚昧。

灌篮只是一个概念,并非造了这个概念才有人用这种方式投篮。只要这个运动员身高够了,弹跳够了,用这种方式把球塞进篮筐,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后来造了一个词,专门来形容这件事。这当然有好处,方便大家去交流描述这件事。但造概念本身不能对世界增加什么、创造什么。

个别愚蠢的人,执着于概念,反而落入下乘,成为概念的奴隶。

比如一个小男孩把小弟弟掏出来给一个小女孩看。小女孩很好奇,就拿起来看来看去。

一个愚蠢的大人看见了,跑过去大叫:“你在做什么?你在耍流氓!”

完了!

一个“流氓”的概念,毁了两个天真的小孩子。从此小男孩有心理阴影,觉得小弟弟就是耍流氓。小女孩也有心理阴影,觉得看男孩的小弟弟就是被耍流氓。

如果这个大人很智慧,心灵很健康,看到这件事,就像什么也没看到一样,并没有格外当回事。这事也就过去了。等到多年以后,小男孩小女孩回忆这件事,只会觉得很美好,很有趣。

再举一个例子。

小时候看三毛《哭泣的骆驼》。

里面有个剧情,有天三毛在沙漠里见到一个老人在捏泥人。他捏了各种动物、物品和人物,狼啊狗熊啊生孩子的妇女啊。三毛看了觉得这是伟大的艺术品。就问老人:“你是不是艺术家?”老人就问:“什么是艺术家?”

这就是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艺术。

他只是觉得捏泥巴有趣,好玩,就捏了。没觉得这是艺术,没觉得自己是艺术家。

举我自己的例子。

从小我就喜欢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

比如人活着到底为什么之类的。

上到高中,我才接触一个词叫哲学。我才明白,原来这样的思考就叫哲学。

还有一个小例子。

有段时间,我在想,人就是一个管道。

事物吃进来,又拉出去。

空气吸进来,又呼出去。

事情看进来,又忘掉。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一位学佛的朋友。

她说:“这就是‘空’啊!”

我说:“这就是‘空’?”

她说:“你连‘空’也空掉了!”

佛家有个词,叫“缘觉”。意思就是那些没有听闻过佛法,在生活中领悟生命的真相而觉悟的人。与之对应的词叫“声闻”,声闻就是听闻了佛法,通过学习而觉悟的人。有点像泡妞圈所说“天生好手”与“把妹达人”的区别,一个是天生习得,一个是后天习得。

再说说象棋里的例子。

小时候喜欢下象棋。

后来遇到一些懂象棋的人。我走出一些招数,他就会告诉我:“马后炮啊!”或者“铁门栓啊!”

我之前根本没听说过这些名词,只是在实战中下过这些招数,发现可以将死对手。

这就是无为、无以为。

再说说PUA圈子里的例子。

理解一个理论,就是要举许多例子。从生动的例子里,你能了解理论的神韵。也能了解如何应用到生活中。许多人不了解道德经有什么用,不了解道德经跟自己的关系是什么,怎么帮助自己成功。那是因为他并没有真的看懂道德经。

PUA理论里有个进挪的概念。意思就是男女之间的身体触碰,包括牵手、亲吻、拥抱等。

事实上,即使不造这个概念,谈恋爱也少不了肢体亲密,这是两个人关系亲密到一定程度的自然反应。

许多人学了这个概念后,就在约会时想着要怎么进挪啊,进挪技巧啊,进挪步骤啊。搞得自己紧张兮兮,把好好的约会搞砸了。

那些没学过泡妞理论的人,随着自己的心思去做,反而做得很好。

这就是相信本能,这就是自然。本能就是自然。本能就是无为。

再举一个PUA里的例子。

迷男方法有个技巧叫否定、打压。

如果你看过

留几手的微博,他发的内容都是否定。如果一个女生很白,就说她“像白切鸡,营养不良,0分!”如果一个女生穿名牌,他就说“挎一驴牌包包,就以为自己国际时尚。滚粗!”

大家被他骂了都很开心。

我相信

留几手并不是看了迷男方法才学会否定的。他就是很有安全感,肆意妄为地抒发自己的个性罢了。大家都喜欢有个性的人。

越漂亮的女生越有安全感,越喜欢别人骂她丑。这是有心理基础的。所以越漂亮的女生,

留几手骂得越恶毒。如果你真长得丑,发过去照片,他反而不会骂你,可能还夸你几句。这就是深刻的人性!这也是得道者的智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6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