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拉雅学思道德经中的最后一句,教会了我们什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0/9/25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36.html

拉雅学思向大家介绍了《道德经》中的许多语句,《道德经》中句句都是警句,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道德经》的最后一句——

不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于是立足不败之地。

古代乱世多暴君暴民,暴君杀暴民,暴民杀暴君,你来我往,整个时代都受罪。这可说是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之一。

再回过头来看“为而不争”,其实包含了一种策略,因此后世也有军事家把它当做兵家的韬略来看,不争无用之争,乃至以弱胜强。

将自己放低,才能与世无争

单纯把道德经当做兵家韬略是狭隘的,何况兵家胜败之事,如何不是争?

“为而不争”的前半句是“圣人之道”,如何“为”,关乎为人处世之道。孔子曾就此问道于老子,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闻言悟道:“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

姿态低到尘埃里,故能与世无争。但同时,它又无所不利,润泽万物。

孔子有句类似的话是“矜而不争”,骨子里的矜是气节,流露于外只能是骄。君子内心高洁,但姿态是谦下的。

不争,是因为对万物心怀悲悯

老子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的宇宙观,即“道”。他看君、看民、看圣人、看大盗、看鸡、看犬,从宇宙的角度看,因而更深刻、准确。

不争,是因为世间万物,息息相关。万物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和谐整体。泰山上的一颗石头,跟长白山上的一棵松树是息息相关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每一个生命都以其他一切生命为背景,同时也与其他生命同体共悲。

说话太容易的时代,闭嘴是门学问

不争,是老子心中的乌托邦,他要人们无知无欲,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老子理想化的一面,因为他身处乱世,深知人性之恶。

“不争”在《道德经》里出现频繁,偶尔也做“不诤”,这或许代表老子对人们最表浅的要求,即语言上的不争执、不争辩。不管是圣人还是君子,管好自己的嘴是基本修养,巧言令色的人向来为孔子所不齿,最重要的是——君子是要说真话的人,而真话往往不好听,所以更要慎言。

小编说:商业的核心逻辑,就是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企业之所以可以得到永续,是因为追求生活意义的愿望永远都在。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也是完善自我,对人关爱,诚实守信,互相帮助的一种方式。拉雅养车——人车健康,是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目前+人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6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